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信息化與中國互聯網的未來

2016-08-16

上月,中國政府公布了國家互聯網戰略,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將中國建成網絡強國。這是體制改革和部門協商的成果,不僅對中國如何在國內改造信息通信技術(ICT),也將對中國在全球戰略上的自我定位產生深遠影響。就其本身來說,這份文件值得詳加研讀。

S1.jpg
圖片選自:觀點中國

戰略的發佈,標誌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着手展開的中國ICT領域重大改革已經告一段落。當初的工作重點,是重新控制日漸喧囂的社會媒體。而作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一個小部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SIIO,以下簡稱網信辦)及其獨立負責人、北京市副市長兼宣傳主管魯煒的權力越來越大。很顯然,中國在ICT領域面臨的挑戰並非僅僅是線上的內容,斯諾登爆料,微軟停止對WIN XP提供安全支持,都說明了這一點。這兩起事件徹底顯露出中國面對境外的企業和政府力量是何等脆弱。

中國的應對是在2014年初設立了一個新的官僚機構,負責綜合管理ICT各方面事務,它的頂層是習近平親任組長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國信辦的英文縮寫從SIIO改為CAC,而魯煒從不同部門和機構那裡獲得了更多更大的權力。在中國複雜的官僚體制當中,很少有哪個行政機構飛升得如此之快。

從一開始,這個新官僚機構的中心任務就是在國內外政策與安全環境快速變化情況下,結合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的科學發展研究規劃,着手制定ICT戰略。過去幾年裡,這一戰略的諸多內容逐漸成形。上月公布的戰略中的很多提法,可以在魯煒2014年第一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發言中找到。習近平今年早些時候有關信息化問題的講話,也同樣充斥戰略文件的內容。一些規劃之前已經相繼出台,如大數據、網絡文化、“互聯網+”、ICT解決方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廣泛應用。所以,這份互聯網戰略並沒有多少全新內容。但它的確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它強調ICT是幾乎所有政策領域的首要任務之一。

S2.jpg
這份互聯網戰略並沒有多少全新內容。但它的確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它強調ICT是幾乎所有政策領域的首要任務之一。

那麼,如何實現這一戰略,應該怎樣解讀這個文件呢?總體上,該戰略確立了關於目標和舉措的總體框架,但在敘述上是相當籠統而模糊的。一個例外事實是,文件提出成立一家專門的機構,負責投資核心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考慮到該文件是由網信辦(中央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起草,它的實施必會經歷漫長的跨部門協商和討價還價。因此,不是所有條款都會有同等的優先權,有一些是作為安撫而存在,並不能影響政策。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所有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都會拿出自己的詳細實施計劃,從中可以看到更加實際的舉措。

儘管如此,這一戰略的總體目標還是明確的。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網絡強國,在它看來,這就意味着對國內所有重要ICT實行有效控制,而其中的首要任務就是實現本土化。中國幾乎所有“核心技術”都依賴外國供應商這一事實,已經成為領導人背上的芒刺,因此大量資金和精力將投入到開發自主操作系統和芯片組當中。這不僅可以降低中國的安全風險,也有助於中國在價值鏈中的提升。同時領導層認為這將使它有資本在國際互聯網治理中發揮更強有力的作用。

第二個重點是社會經濟信息化。特別是,中國希望利用ICT建立西方國家實施數十年的有效管理,比如更有效地提供教育和醫療服務。而且,人們認為ICT產業的貢獻不僅在於自我成長帶動經濟發展,也在於它能夠帶動其他領域進步。例如在農業領域,更好地統調生產就有望更有效地把更新鮮的產品送達消費者。

安全方面,這份文件的奇特之處在於對軍事的全面投入。通常,軍隊與民間管理是隔離的,但ICT的“兩用”特性使軍事與民用的結合在網絡事務中越來越突出。這在中國政治中是比較新穎的,值得在未來給予關注。

最後,這份戰略文件的有趣之處在於對ICT領域發展的某些推想。一個突出例子是移民。戰略明確要求放寬在中國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條件,以吸引國外ICT人才。雖然短期內作用有限,但較長期而言,它可能預示着中國經濟社會性質及其全球地位的轉變。幾十年以後,中國也許會成為對第三世界人才有吸引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