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排擠中國是短視行為

2015-06-03

中國去年首次參加了有23個參與國和6個觀察員國參加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最初環太平洋軍演在1971年剛剛舉行的時候,參加國只有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和新西蘭。

ID65(RIMPAC-2014).jpg

如今北京的角色已成為爭議性話題。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最近表示:“由於行為不良,這次我不打算邀請他們。”針對中國在其周邊海域的攻擊性行為,他說:“我不認為人們對他們的領土野心不抱任何懷疑。”

奧巴馬政府則處在矛盾之中。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奈特上將贊成邀請北京。彭博新聞社的喬什·羅金報道說,國防部長辦公室反對邀請,而白宮尚未作出決定。

羅金擔心的是,“目前為止中國沒有為它的侵犯付出代價”。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邁克爾·奧斯林關注中國人的“態度和行為”。他認為如果中國人達不到要求,那麼自然“不會得到另一次邀請”。外交官安吉克·潘達聲稱,“除非中國改變行為,否則把中國排除在下次軍演之外對美國好處更多”。來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邦妮·格拉澤建議保持“懸在中國頭頂上”的威脅。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帕特里克·克羅寧並不十分確定,他認為讓中國參加軍演也不是沒有好處,“一切取決於你怎麼看待環太平洋軍演”。

這才是關鍵問題。某種程度上,軍演的目的並不在於軍事,而是一種互利合作。隨着商業運輸和各國海軍的發展,對聯合搜救、航行安全、反海盜巡邏、人道主義援助的需要越來越多,這方面的合作機會也越來越多。中國的參與將減輕美國和盟國海軍的負擔,它也讓各方有更多理由合作,而不是對抗。

兩軍合作方面,中美海軍之間的交流很少,解放軍和與中國有領土糾紛國家如日本、菲律賓等國軍隊的接觸就更少。當然,總是存在重要的安全考慮,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就為此否決了海軍的提議。海軍希望接受中國邀請美國航空母艦訪華的請求。

讓潛在對手對自己這一方的能力有更好的評估,將是十分有益的。海陸空三軍都要為最壞情況做準備,但如果對方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面對的是誰,面對的是什麼情況,那麼他們的期望也許就更為現實。這一點對中國海軍士兵格外有用,因為他們面對的鄰國海軍正日益強大。中國很可能成為美國以外的軍事大國,但它的海軍不能無所忌憚為所欲為。

如果對方不再有神秘感,那麼就很難把它妖魔化。領導人之間個人關係良好並不能阻止政府與別國開戰。但假如知道對方軍人並非魔鬼化身,政府要員至少在危急關頭會緩和他們的念頭。(對美國頗多了解的日本上將山本五十六就曾在1941年警告說,攻擊珍珠港只會喚醒沉睡的巨人。)這一切只是猜測,但不是沒有可能。

允許中國參加軍演還可以讓人們認為,美國沒有同時也不打算遏制中國。邀請中國參加去年軍演,就是公開肯定中國在地區海軍事務上發揮受歡迎的作用,美國對華政策也因此看上去少了遏制色彩。

可惜環太平洋軍演規模太小,在很多方面也不重要。那些觀察美國行為的人,當然還有中國官員,也都不相信華盛頓沒有遏制中國。坦白說,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在多個方面都有跡可循。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家的結盟,把更多軍隊派往亞太地區,提升中國鄰國的軍事力量,一再支持與中國為敵一方的立場,所有這些都比邀請中國參加兩年一次的軍演來得重要。

最後,中國參加軍演會被當成對它只獎不罰。無疑美中關係正日趨緊張,中國對在亞太共同水域有領土要求的其他國家發出咄咄逼人的挑戰,而美國已經直接捲入其中。美國支持其盟國的主張,並計劃增加美軍在有爭議海域的巡邏次數。

潘達建議,只要中國不尊重航行自由,軍演就不能邀請中國參加。他認為這是一種完美適度的懲罰,“其程度足以限制中國的行為,同時又不使美中數十年來脆弱的友善關係脫軌”。

如果不讓海軍參加一場無關緊要的海上軍演,就能讓一個新興的對手強國和一個逐漸勢均力敵的競爭者臣服,那美國老早以前就該試試這招了。中國也許不想坐在場外,願意參加軍演,但軍演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少,不足以讓中國領導人改變基本政策目標。

和曾經的美國一樣,中國是一個修正主義大國。中國希望改變或推翻在它看來不公平或不現實的舊地緣政治產物。只有代價大到不可接受,它才會放棄這一方針。讓中國失去環太平洋軍演邀請並不會改變什麼,能帶來改變的,是中國的鄰國裝備越來越精良,組織越來越良好,而且它們願意起來反對中國的威嚇。

很多美國人相信,友好外交能消除意識形態分歧,減少地緣政治隱憂。這是一種幼稚病。儘管如此,邀請北京再次參加明年舉行的環太平洋軍演還是會帶來有限但卻非常實際的益處。

為加強影響力,美國和盟國及友邦應該尋求其他機會將中國納入一個穩定的地緣政治秩序,並為中國提供在變化的世界中實現地緣政治調整的和平手段。這並非易事,但再次邀請中國參加軍演仍是值得邁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