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的姿態和美國的信號

2015-05-22

美國和中國都明白,圍繞南中國海主權問題的軍事對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如今,雙方都面臨大量國內問題,特別是中國。雙方也面臨無處不在的國際問題,特別是美國。這足以讓它們認識到,與一個主要經濟夥伴在軍事上對抗絕非良策。眼下美國正推動外交解決南海爭端,而上述認識在中國外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最近會晤時所發表的留有餘地的講話中有所體現。不過同樣明顯的是,雙方都不願意從他們認為對保護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行動中讓步。

美國對南海爭端沒有表明正式立場,也沒有介入各方的領土糾紛,它的利益在於對盟國的承諾和地區穩定,更在於維護有爭議地區重要航線的航行自由。每年,從這片有爭議海域的商用航道經過的貿易額高達5萬億美元,如果中國控制了航道,其他國家要想通過就必須獲得中國的應允。假如中國進行阻撓的話,其他國家就不得不採取其他的運輸方式,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負面影響。況且,對海上商用通道的控制不僅使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力量,還會把美國海軍逼入困境。因此美國認為,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中國不斷壯大其海上力量的後果都是不可接受的。

但王毅在2015年5月的北京會晤中也表明了中國立場:“中方維護自身主權、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如磐石,不容質疑。”對中國來說,領土完整的信念與民族主義升溫有關。1839-1949年,西方帝國主義和日本的干涉曾給中國帶來深深的屈辱,如今中國是要贏回它在這一個世紀當中失去的地位。

南海有爭議地區的每個國家都宣稱自己無論歷史上還是法律上都擁有領土主權。目前為止中國是所謂九段錢以內的最大主權聲索方,它宣稱對從南到東圍繞中國最南邊的海南島省的九段線以內的多個重疊區域擁有主權。也許並不奇怪的是,這一地區每個被一國認為擁有領土主權的地方都有其他國家來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日益回歸“實際擁有,敗一勝九”這條簡單的法律格言,通過實際佔有來實現主權主張。

哪一方都不希望發生軍事衝突,但哪一方都不願意從越來越強硬的防禦立場上讓步。如此一來,因為誤判、意外或事態升級而引發軍事衝突的風險就出現了。考慮到中國為收回領土不斷造勢,這種風險是真真切切的。中國擺出佔有與控制的姿態,而美國的信號是拒絕中國的要求。雙方又都不想有軍事衝突,於是它們只能像瓶子里的蠍子一樣不斷繞着對方跳。

中國,加上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六個國家,如今都是要麼部分捲入,要麼全部捲入了南海的多處領土糾紛。這些糾紛某些情況下可以往前追溯好幾個世紀。除了民族主義和地緣政治利益外,這些主權聲索的主要目的是有爭議地區的自然資源。雖然人們對該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不有同評估,但對中國這樣一個能源需求旺盛的國家來說,即使按最低估計,它的能源供應尤其是天然氣供應也會有明顯增加。同時,南中國海還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漁場,它提供全球約10%的魚獲,並造就了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產業,成為當地許多人的生計來源。

捲入領土糾紛的其他國家都在忙着升級它們設在南海的哨站,相比之下中國收復領土的舉措到目前為止可謂大手筆。它在永暑礁和渚碧礁附近建造可以容納飛機跑道的人工島,而如果有必要在那裡建飛機跑道的話,就說明中國打算永遠保留在當地的軍事存在。

2013年,中國因為一個與日本有爭議的島嶼而採取了行動。如果這是一個先兆的話,那麼中國也會宣布圍繞南海島嶼劃設防空識別區(ADIZ),對空中往來加以限制。雖然中國外交部在2014年特別申明說,中國並不打算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但要是修建了飛機跑道的話情況就可能改變。2013年中國自我設立防空識別區時,美國B52轟炸機曾進入該區域,以表達對中國主張的抗議和否認。同樣,據《華爾街日報》最近報道,美國也計劃在南海的人工島嶼附近進行空中和海上巡邏,以再次表明美國對中國主張的拒絕。

但這種情形本身是非常危險的。

2001年,一架中國殲8戰鬥機與在中國海南省70英里外飛行的一架美國EP3偵察機相撞。撞機事件導致中國飛行員死亡,美國飛機和機組人員在海南島迫降,從而使美中關係尤其在美國機組人員返回美國之前那段時間出現全面緊張。當時兩國下決心解決了問題並使局勢不再升級。這表明,雙方都認識到穩定美中關係的重要性。但想對這種決心進行試探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

目前的現實危險是,類似的海上或空中事故可能再次在南海發生。2009年6月,中國海軍對美國海軍監測船無暇號和勝利號進行過騷擾。中國潛艇力量的壯大,也使發生事故的風險上升。2009年,一艘中國潛艇曾經撞上美國驅逐艦的拖曳聲納。儘管美國軍方斷定那不是故意行為,而只是一次“意外相撞”,但它說明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在增加。

“意圖”這個東西有時候很難判定。所以人們有可能發生誤判,從而做出導致事態升級的反應。雖然事態升級不是誰的本意,但它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除了潛在的美中直接對抗外,美國還有可能為了某個盟友,特別是菲律賓,而捲入一場衝突。菲律賓已宣布要加強對禮樂灘的勘測和對潛在天然氣田的試鑽,這可能引來中國人的回應,並與菲律賓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和菲律賓1951年就簽署了《共同防禦條約》,根據條約,美國有義務介入衝突。

由於雙方都堅持各自的立場不妥協,人們越來越擔心一場衝突在所難免。通常,避不開的事情總是會發生,因此現在必須採取積極措施防患於未然。

1998年,中美曾簽署海上軍事磋商協議(MMCA),目的是建立“航道使用規則”。這個協議類似於美蘇冷戰高峰期建立的海上事故規則,不幸的是它最終幾乎毫無進展,MMCA基本上是無效的。雖然如此,建立互信措施仍然是值得通過外交努力去爭取的一個目標。

美國可以支持菲律賓這樣的地區成員維護領土主張。但這意味着美國要幫助菲律賓提高對付中國的能力,這是在冒激怒中國的風險。因此,任何這樣的援助都必須一方面做足對華外交工作,一方面阻止受援國對北京採取魯莽行動。

最後,如果有事件發生,危機管控計劃必須到位,以避免事態升級。也許當前局勢中最積極的一面,是美中雙方都明白軍事衝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我們也希望各方參與者在維護自身利益時牢記這一點。記住,如果一隻蠍子刺中了另一隻蠍子,那麼結果將是它們雙雙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