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郵報:蒂勒森國務卿的中國首秀
在美總統特朗普還在發表推文攻擊中國之時,他的國務卿蒂勒森出訪北京,努力與中國構建一種建設性和「結果導向的」雙邊關係。儘管他有關可能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的警告令中國難以接受,但蒂勒森依然受到了中國領導人的熱烈歡迎。3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蒂勒森時,習近平主席稱讚蒂勒森作為國務卿,為中美關係在新時期實現平穩過渡做出了積極努力,並對他關於「定義美中關係的只能是友好」的言論表示讚賞。但批評人士認為,蒂勒森做出了太大的讓步,因此他的北京之行才被中國媒體稱之為中國的一場「外交勝利」。在18日與王毅外長舉行會晤後,蒂勒森直接引用了中國關於中美間大國關係內核的描述,即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贏。
-
The Diplomat:蒂勒森、中國和朝鮮問題
3月19日,在先後訪問了日本、韓國和中國後,蒂勒森國務卿的首次東亞之行畫上了句號。正如預期的那樣,美國應對朝鮮的政策選項成了此行的一個焦點。在訪問韓朝間的非軍事區後,蒂勒森宣布對朝鮮的「戰略忍耐」政策已經結束。在訪問北京時,蒂勒森表示中美應本着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贏的原則來發展雙邊關係,這也是中方一直倡導的中美大國關係的基礎。在會談中,蒂勒森和王毅外長都表達了願意在朝鮮問題上進行合作的願望。選擇這條道路也是有風險的,因為特朗普及其政府的一些要員可能會強烈反對,並錯誤估計他們對中國施加壓力的作用。其結果可能會是,在中國明明可以成為美國解決朝鮮問題的有益夥伴時,華盛頓卻選擇了對華敵對的立場。
-
紐約時報:苗圩稱『中國製造2025』助力產業升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3月19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稱,鑒於西方國家在一些高科技產品和技術上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中國有必要大力發展自己的芯片、電動汽車等高科技產業。為了擺脫處於製造業價值鏈低端的困境,中國實施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促進經濟和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為鼓勵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政府將提供300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研發基金以及其它一些資助。國外一些大公司對中國的這一計劃頗有微詞,稱這有利於中國國內企業,對國際企業不公平。苗圩表示,中國製造戰略並非要把外國公司拒之門外,但他也坦承中國製造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
- 【衛報】中國數學教科書被譯成英文,供英國學校使用
- 【路透社】中國將見招拆招應對美國可能採取的貿易制裁
- 【金融時報】中國構建科技強國的夢想令它國警惕
- 【每日電訊報】山城重慶一景:軌道交通穿樓而過
- 【華爾街日報】變味的車輪愛情:結婚僅僅是為了汽車牌照
- 【BBC】韓向世貿組織抗議中國因『薩德』報復韓企
- 【路透社】中國歡迎以色列總理訪華
- 【紐約時報】中國汽車進口關稅加劇對美貿易緊張關係
- 【彭博社】易到用車與迪拜Careem公司聯手合作
- 【金融時報】多國鋁業協會呼籲應對中國的鋁產量
- 【Barron's】中國牛股:美圖股價一日飆漲40%
- 【The National Interest】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激勵着中國
- 【Business Insider】五幅地圖揭示限制中國擴張的因素
- 【財富雜誌】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