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王毅:衝突是中美雙方都不可承受的
正在澳大利亞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2月7日表示,如果中美髮生衝突,結果將是兩敗俱傷。在特朗普當選以來,中美關係狀況不斷。首先是特朗普12月接聽了蔡英文的祝賀電話,這令北京非常氣憤。另外,特朗普還威脅要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在與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共同會見記者時,王毅表示,「如果中美髮生衝突,將是兩敗俱傷,對雙方都不可承受。」在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王毅呼籲全球領導人拒絕並反對保護主義,堅定不移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和普惠方向發展。王毅表示,中國無意去領導誰,也無意去取代誰。中國的國力仍然有限,還需要集中精力發展好自己。「對各種要求中國發揮『領導作用』的說法,我們要保持着清醒頭腦。」
-
波士頓環球報:特朗普關於中國的危險錯覺
美國不能左右中國,同理中國也無力控制美國。雖然中國經濟體量已接近並終將會超過美國,但就人均富裕程度而言,整個21世紀都仍是美國獨領風騷。中國經濟的高增速已顯著放緩,但這並非是中國經濟行將崩盤,而是越來越成熟了。隨着中國經濟體量的增大和成熟,「追趕美國」的步伐自然會放慢。同時,中國社會正快速老齡化,到本世紀中期,預計年齡中位數將大於50歲。就這樣一個成熟、老齡化和增速放緩,並且人均富裕程度遠遠遜於美國的經濟體而言,是不可能對美國安全構成什麼重大威脅的。如果特朗普執意挑事,引發新的軍備競賽或貿易戰的話,對美國來說結果必將是一場巨大的災禍,甚至會對整個世界構成威脅。中國是一個大國,能夠也應該分擔促進世界和平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美國人的福祉也取決於同中國合作時的成熟判斷。在聯合國框架下,中美兩國能夠也應該合作好,與它國一道,努力避免或結束地區武裝衝突,遏制恐怖主義,應對人類的共同威脅,如氣候變暖和新型疾病等。
-
Foreign Policy:在朝核問題上中國已經儘力
在過去的八年里,共和黨人一直對華盛頓抱怨不已,似乎國際秩序未能如其所願都是因為美國政府努力不夠。雖然有時自相矛盾,特朗普還是表達對美國干預主義的反對立場,但他的外交政策似乎也是基於與其它共和黨人相同的原則,即只要美國嚷嚷的聲音夠大,它國就會乖乖地服從。沒人願意看到朝鮮擁有核武器,因此迫使平壤放棄核武計劃符合各方的利益。中國已經同意對朝鮮實施嚴厲制裁,但其制裁的執行力度不夠,熱情不高。事實已經表明,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十分有限,但美國務卿蒂勒森似乎依然堅信,華盛頓能迫使中國採取行動。
- 【彭博社】中國外匯儲備降至3萬億美元之下,人民幣壓力陡增
- 【金融時報】中國公司斥資1100億美元購買理財產品
- 【今日美國】伊朗和中國以軍事演習回應特朗普
- 【紐約時報】中國外匯儲備是如何減少1萬億美元的
- 【衛報】中國低調回應班農關於中美必有一戰的言論
- 【紐約時報】美國應加強與中國的接觸
- 【美聯社】中澳一致同意加深經貿關係
- 【金融時報】中國技術創新能力令人鼓舞
- 【彭博社】中國向第一女兒和女婿示好,以拉近與特朗普的關係
- 【每日郵報】菲國防部長稱中國必將開發黃岩島
- 【紐約時報(中國問題博客圈)】中國受梵蒂岡之邀參加反器官販賣峰會,引發廣泛爭論
- 【Quartz】蘋果公司在華的榮耀日子不復存在
- 【財富雜誌】中國的貨幣難題
- 【福布斯】為什麼在貿易上中國可以沒有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