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歐盟支持中國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歐盟貿易專員馬爾姆斯特倫2月6日表示,歐盟願與中國一道,共同反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但她希望中國能在貿易和投資上實施公平競爭政策。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對中國大加指責,稱中國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搶了美國人的飯碗,並威脅要對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在未直接點出特朗普或美國的情況下,馬爾姆斯特倫在一個中歐論壇上說,「有的國家拿貿易做武器,我倒是希望把貿易看作滋補品,視作推動繁榮和進步的重要營養成分。如果它國關閉大門,我們的大門對公平貿易依然敞開。我們希望中國履行反對保護主義、支持多邊貿易的承諾。」在對華貿易中,中國商品占歐盟進口總額的五分之一,但對華出口僅占歐盟整個商品出口額的十分之一。去年,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創下新高,達近400億歐元,而歐盟對華投資則降至10年來的新低,不足80億歐元。
-
路透社:馬蒂斯強調用外交解決南海問題,中國表示歡迎
2月6日,中國對美防長馬蒂斯關於南海爭議的談話做出積極回應,稱這是「值得肯定的」。馬蒂斯4日在東京表示,外交才是南海爭議的優先選項,沒有必要在那裡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調動,並呼籲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但他同時也指責中國在南海的行動「破壞了地區國家的信任」。這是馬蒂斯迄今為止關於南海問題最為全面的談話。此前,曾有特朗普政府官員暗示美國在南海需要採取軍事行動,甚至建議用海軍封鎖南海相關島礁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對馬蒂斯的談話表示了歡迎,稱現在南海局勢又重回正常。他說,「這符合本地區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我們希望域外國家能夠尊重本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願望。」
-
Foreign Affairs:美國退出TPP,但中國或不能坐收漁利
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立即踐行了自己的競選承諾,簽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然而,認為美國退出這一協定,是把對全球經濟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的想法,有點兒過於天真了。毫無疑問,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垮台給中國提供了一個擴大在亞洲影響力的機會,但現在就為此歡呼還為時尚早。通過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並威脅要實施新的關稅體系,即徵收45%的關稅,特朗普埋下了市場動蕩的種子。貿易協定不僅僅是為了促進貿易自由化,還代表着對依規行事的承諾,即行為的可預見性。貿易協定限制政府對政策的隨意改變。這麼做的好處一是確保了貿易政策的可依賴性,二是減少貿易活動的不確定性。
- 【路透社】美製裁伊朗涉及中資企業,中國提出交涉
- 【金融時報】貴州醫生跳槽帶走病人,凸顯非公醫療面臨的挑戰
- 【衛報】人民日報評論:若中美開戰世界必將遭殃
- 【美聯社】中國海軍結束對波斯灣四國的訪問
- 【彭博社】國內手機品牌擠壓蘋果在華的市場份額
- 【衛報】梵蒂岡邀請中國衛生部原副部長出席器官移植大會
- 【彭博社】外國投資者2015年來首次降低中國債券的倉位
- 【每日電訊報】亞洲知名銀行稱中國資本外流的風險加大
- 【BBC】綠植建築概念來到中國,助力治污行動
- 【Quartz】特朗普就職以來尚未與中國領導人通話
- 【彭博觀點】中國製造業無懼特朗普
- 【紐約時報】孤立中國的計劃不可行
- 【The Diplomat】中國願意與特朗普談貿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