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5
-
紐約時報:特朗普時代的中國機會
中國學者閻學通在《紐約時報》撰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提出過含義類似的口號,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他們都暗示自己的國家有點兒落伍,他們有責任有義務且有能力再次把各自的國家帶向世界之巔。然而,這是一種零和遊戲,一旦一方成功,即意味着另一方的失敗。雖然貿易戰、南海或台海的軍事對抗以及外交危機有可能會致使中國崛起的步伐略有停頓,但特朗普時代還是會給中國提供無限的機會。如果中國能在政治和經濟上對外更加開放,就有機會成為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雖然特朗普時代的中美關係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但雙方也不會爆發全面對抗或戰爭。
-
金融時報:中國審理的腐敗案五年來首次下降
2016年,中國各級法院審理的腐敗案件五年來首次出現下降,預示着習近平所倡導的反腐運動已取得成效。王岐山在中紀委全會上所作的工作報告顯示,去年共有1.1萬官員被開除出黨並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比2015年下降了20%。香港大學法學院教授傅華伶稱,「這並不意味着反腐敗運動的結束。現在更需要強調的是政治紀律。」
-
財富雜誌:歐盟呼籲中國對外企開放市場
歐盟駐華大使史偉1月25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希望中國履行承諾,對國外投資者開放國內市場。他說,迄今為止,歐盟尚未看到中國願意對歐洲公司平等互利開放市場的信號。去年6月,中國歐盟商會的一份調查顯示,歐洲公司在華的投資環境越來越不友好,因此只有不到半數的商會成員公司有擴大在華業務的計劃。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商務部長提名人羅斯也對中國加以攻擊,稱中國是世界上「保護主義最嚴重」的國家,並指責中國官員「在自由貿易方面,說得多做得少」。
新 聞
- 【路透社】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中國將彎道超車引領世界
- 【金融時報】彭博巴克萊固定收益指數調整,人民幣債券被納入
- 【每日電訊報】中國在黑龍江中俄邊境地區部署導彈
- 【華爾街日報】中國可能長期堅持二孩政策
- 【路透社】央行繼續對比特幣交易平台實施現場檢查
- 【彭博社】台灣的非洲邦交暫無意倒向大陸
- 【彭博社】中國市場政策信號不清晰,令富達投資感到『困惑』
- 【華盛頓郵報】對華出口增長,日本首次錄得貿易順差
觀點評論
- 【華盛頓郵報】貿易政策將如何塑造特朗普的國際觀
- 【福布斯】中國嚴管虛擬專用網絡意味着什麼?
- 【Business Insider】麥格里戰略分析師談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
- 【經濟學家】中國首艘航母小試牛刀
- 【Quartz】為何網約車會變得如此難那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