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8
-
美聯社:美國對北京介入香港事務感到「失望」
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就香港基本法做出了解釋,以結束立法會的亂局,兩名「港獨」候任議員也就此失去宣誓就任的資格。這令美國感到「失望」。美國務院發言人馬克·特納稱,高度自治和法治政府對香港的持續穩定與繁榮是至關重要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1月8日對此回應道,人大釋法是依法行使權力,是在履行憲制責任。這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任何外國無權干涉。)根據人大常委會的釋法決定,那些鼓吹「港獨」的人不僅無資格參選擔任立法會議員等公職,還應就其法定責任接受調查。
-
紐約時報:中國的互聯網管控將更加嚴格
11月7日,中國正式通過了《網絡安全法》。儘管國外組織和企業對此法頗有微辭,它的通過表明中國將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管理互聯網。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表示,限制信息的跨境流動,「並不一定有利於安全,只會給中國人和在華的外國公司製造障礙」。他說,由於這些障礙和限制的存在,中國有孤立於全球技術網絡世界之外的風險。早在今年8月份,海外機構和公司曾上書,希望中國當局重新考慮網絡安全法,因為它不僅會傷害在華經營的外國公司,也會使中國進一步孤立於國際互聯網世界之外。
-
華爾街日報:疲軟的國際需求衝擊中國外貿出口
海關總署11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國際需求疲軟的大背景下,中國10月的出口連續第七個月下降,但降幅比9月份的10%有所收窄。出口的下滑已經開始影響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速。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出口同比降幅為7.3%,低於華爾街日報對14位經濟學家調查獲得的5.7%這一中位數。北歐銀行分析師庄媛表示,「這也許是我們可以期待的最好結果了。即使國內需求因政府的刺激政策得到了拉升,但在國際需求方面,中國無計可施,需求依然嚴重疲軟。」 2015年中國沒有實現外貿增長目標,今年則沒有設定進出口目標。
新 聞
- 【美聯社】中資公司在安哥拉尋求新的商業機會
- 【彭博社】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縮小
- 【彭博社】杜特爾特反美親華,馬尼拉略顯不安
- 【華爾街日報】下任美國總統將面臨一系列外交難題
- 【金融時報】中國在東南亞嘗試金錢外交
- 【金融時報】中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繁榮發展
- 【路透社】美國考慮批准美國航空開通洛杉磯北京直達航線
- 【路透社】中國央行將保持充足流動性,遏制資產泡沫
- 【BBC】中國努力成為英式橄欖球聯盟的大國
觀點評論
- 【華爾街日報】北京出重拳收拾香港立法會亂局
- 【華爾街日報(實時中國)】中國主題公園業收入將超越美國
- 【The Diplomat】中俄的目標:2020年貿易額將達2000億美元
- 【Foreign Policy】特朗普的亞太戰略:以實力換和平
- 【彭博觀點】為什麼大陸不能理解香港
- 【National interest】美國F-15戰鬥機能否保持領先於中國的殲-10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