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美大選的結束即意味着對華強硬的開始
中國領導人早已學會了一門獨門絕技,可以對美國總統競選人對中國的攻擊充耳不聞。原因很簡單,他們明白選舉一旦結束,一切都將依然如舊,過去如此,這次也不會有什麼不同。然而,這次選舉的後果可能真的會不大一樣,因為美國的對華態度,無論政治傾向,都趨於強硬。不管是特朗普贏得大選或者希拉里勝出,在貿易、投資、南海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會採取強硬的姿態。隨着中國軍事和經濟能力的增強以及美國能力的相對減弱,兩國的戰略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中美關係將會經受住這次不同尋常的選舉的考驗,但在政府更迭之際,以往那種對華政策需要穩定的共識似乎已經被另一種觀點所代替:變革的時刻到了。
-
彭博社:中國通過貨幣貶值刺激出口的套路失靈
人民幣近期大幅貶值的例子表明,僅靠匯率是無法提振一個國家的出口情況的。由於國際市場需求疲軟,2015年8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也已經貶值了9%,中國的生產和出口企業依然無法維持。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斯蒂芬·羅奇表示,「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即使讓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中國也不可能受益太多。通過貨幣貶值,你可以降低相對價格,但如若海外需求不旺,貨幣貶值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由於人民幣貶值對刺激製造業發展的效果並不理想,中國官方和媒體上周開始大談對人民幣貶值的顧慮,稱人民幣匯率已經處於六年來的低位,已無進一步貶值的空間。
-
紐約時報:中國馬來西亞海軍將加強在南海的合作
根據中國與馬來西亞11月1日在北京簽署的一份協議,兩國海軍今後將在南海地區展開更多的合作。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正在北京訪問,以加強對華關係,贏得更多的投資。李克強總理1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納吉布,並共同見證了多個雙邊協議的簽署,包括防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馬來西亞宣稱對婆羅洲島以北的大片海域以及島礁擁有主權,但它不像菲律賓或越南那樣高調。上個月,納吉布曾表示在南海主權問題上,馬來西亞不會妥協,但願意通過對話和和平談判來解決問題。納吉布和李克強在會談中一致同意,雙方將「通過雙邊渠道和對話來促進南海問題的妥善解決」。
- 【華盛頓郵報】殲-20隱形戰鬥機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
- 【BBC News】阿里旅行改名「飛豬」引起軒然大波
- 【NPR】重慶煤礦瓦斯爆炸,仍有20名礦工失蹤
- 【華爾街日報】接連叫停中資併購後,德國經濟部長訪華
- 【紐約時報】岳陽一母親埋頭玩手機,2歲孩子不幸被撞身亡
- 【華盛頓郵報】中國網絡安全法草案:外國黑客也難逃懲罰
- 【華盛頓郵報】習近平會見洪秀柱,堅持一個中國對兩岸有利
- 【彭博社】中國電廠太多致電力過剩,將考慮出口
- 【路透社】Airbnb稱中國用戶的個人數據將存儲在中國
- 【華爾街日報】為什麼說中國的經濟情況並不樂觀
- 【紐約時報】白靈參演關於長征的紀錄片,多數中國人難以接受
- 【Quartz】三星中國高管跪謝Note 7經銷商,消費者不淡定了
- 【紐約時報】中國送給菲總統杜特爾特的大禮
- 【華爾街日報】中國領導人任職年齡限制是個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