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社:中共將把反腐敗制度化
今年9月10日,天津日報在頭版刊發兩條關於時任代理市委書記黃興國的消息:會見台灣代表團以及本市教師代表,那時,他還是這個城市的一把手。次日,該報話鋒突變,在頭版用大號標題刊發消息,稱代理書記黃興國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調查。在中共的詞彙里,「嚴重違紀」就是涉嫌貪污腐敗的代名詞。這短短的消息,宣布黃興國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盡頭,也在中國政治棋盤上留下了天津市委書記職位的空缺。在習近平倡導的反腐運動進入第五個年頭之際,類似的官員落馬方式也越發頻繁。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止9月底,已經有一百多萬各級官員因腐敗問題被調查和懲罰。預計10月27日閉幕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通過相關文件,使習近平倡導的反腐運動制度化。這兩個文件分別是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修訂後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
華爾街日報:西安治污劍走偏鋒:數據造假用棉紗堵塞空氣採樣器
在中國治污之戰中,陝西西安環保局的五名官員被指用棉紗堵塞空氣採樣器,進行空氣污染數據造假。他們已經被移交司法機關接受調查處理。中國政府決心治理污染,並承諾治污行動必須公開透明。主要城市都採取了相應措施,能做到每小時更新空氣污染指數,這使得地方官員倍感壓力。在治污的同時,他們還要努力確保經濟的增長。綠色和平組織組織稱,儘管有官員作假,但總體而言,中國正走在治理污染的正確道路上。據統計,去年中國189個城市的PM2.5水平比2014年平均降低了10%。
-
金融時報:中國海外併購阻力陡升
中資公司今年的海外併購潮依然勢頭不減,規模驚人,海外技術、品牌和公司都成了併購的標的。總體而言,其它國家和地區對中資公司的併購還是持歡迎態度的。然而,近來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出現了排斥中資併購的跡象。自2015年年中以來,已經有價值400億美元的併購計劃因競爭或國家安全審查等原因而泡湯。鑒於中西方文化和公司治理的差異以及中西在併購行動中的不互惠性,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完全可以預料的。目前,中資企業可以收購西方公司,而西方國家的公司幾乎不可能收購重要的中國國有企業。如果中國希望繼續通過併購獲得西方的技術和品牌,中國也需要認真考慮一下併購的互惠待遇問題。
- 【CNBC】10月份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攀至6個月來的高位
- 【彭博社】在尋求盈利方式上中國的銀行似乎已黔驢技窮
- 【華爾街日報】風險投資者稱中國科技領域的機會被低估了
- 【路透社】中國計劃在南海舉行更多的軍事演習
- 【彭博社】塔斯馬尼亞即將開通直達中國航班,但僅為運輸牛奶之用
- 【紐約時報】香港獨立派候任議員強闖立法會,引發更大風波
- 【彭博社】國產品牌正迎頭趕上,蘋果在華售量繼續下滑
- 【華爾街日報】中國央行將加強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監管
- 【彭博社】先期數據表明中國全年經濟將是喜憂參半
- 【路透社】杜特爾特稱對中國的訪問是一次經濟之行
- 【華爾街日報】中國將加強債務控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
- 【彭博社】大陸嚴控房市,香港地產業受益
- 【Quartz】「鬧洞房」陋習催生職業伴娘
- 【彭博觀點】中國有能力抵禦經濟硬着陸,但無法避免
- 【Quartz】當選總統之前,杜特爾特就曾表示南海是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