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沱生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國際秩序走向與中國的戰略抉擇

2024-05-23
未標題-1.jpg

近年來,在國際形勢出現巨大變化的強烈衝擊與挑戰下,冷戰結束後形成的國際秩序出現嚴重動搖與失序。未來,現存國際秩序是重獲生機還是趨向瓦解,將主要取決於大國的戰略抉擇。

冷戰後形成新的國際秩序

冷戰結束後,美蘇爭霸的冷戰格局不復存在,全球化、多極化和科技變革的加速發展,令國際秩序顯現出許多新特點:

——大國關係不再具有冷戰時期敵對、對抗的性質,合作接觸佔據主導,相互制約防範處於次要地位。

——作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仍擁有一定霸權地位,但已難為所欲為。美國幾次對外發動“人權戰爭”受到重重阻礙。

——多邊主義在世界和地區內得到極大發展,聯合國的核心作用凸顯,各種多邊經貿合作組織、貿易自由區、多邊安全對話合作組織的建立與發展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信息化為代表的科學技術飛躍發展,有力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緊密聯繫。

這種情況持續了20多年,在此期間,“一超多強”成為大國關係的新格局,和平發展成為時代潮流。

新秩序受到衝擊與挑戰

令人遺憾的是,全球化、多極化和科技變革在對世界秩序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影響,這些消極影響在最近十年愈益顯露,給後冷戰時期的世界秩序帶來巨大衝擊與挑戰。

首先,全球化進程中各國及各國內部發展的不均衡,以及日益加劇的非法移民、傳染病、跨國犯罪、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問題,導致逆全球化潮流的出現,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在一些國家盛行。

其次,在多極化的進程中,隨着一批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特別是中國與美國實力差距的顯著縮小,美國等西方大國焦慮萬分,致使大國地緣政治競爭再現,大國博弈日益加劇。

第三,信息化與科技的快速發展亦帶來諸多不確定性與挑戰。“數字鴻溝”“網絡戰”“信息戰”“外空戰”“AI武器化的道德困境”成為新的國際熱門詞彙。

出現上述狀況,根本原因是全球、地區及國家治理和國際法規、制度建設未能跟上全球化、多極化及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以至世界上的摩擦、衝突、惡性競爭日益上升。時至今日,中美“戰略競爭”已持續數年,俄烏戰爭、巴以衝突仍在繼續,冷戰已在歐洲復活並有向東亞擴展的危險。

IISS(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2023年底的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是過去30年來國際衝突與戰爭最多最嚴重的一年。這不禁令人擔心未來世界上的對抗、衝突與戰爭是否會進一步增加,是否會引發大國戰爭甚至核戰爭?

中國的戰略抉擇與國際秩序觀

為應對上述嚴峻挑戰與巨大風險,近年來中國領導人提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全球發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大倡議。

這些倡議與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做出的國際戰略抉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以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為基礎,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維護世界公平正義;尊重文明多樣性,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發展合作為主、穩定、均衡的大國關係;堅持新安全觀與多邊主義,爭取各國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一脈相承,並有許多新的發展。

中國的國際秩序觀主要有四點內容:

第一,中國是現存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中國是在融入國際秩序特別是後冷戰時期的新國際秩序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第二,中國是現存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在各領域達成的國際條約、公約與宣言。

第三,中國是現存國際秩序的改革者。冷戰結束後,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有較大改進,但仍存在不公平的地方,須進一步改革。中國支持對聯合國等諸多國際組織的改革,主張美國軍事同盟拋棄冷戰思維,儘快實現轉型。

第四,中國是現存國際秩序的建設者。面對全球化、多極化、新興科技發展帶來的諸多新問題新挑戰,中國願與國際社會合作,共同制訂新的國際法律法規,使國際法規體系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總之,近年來美西方國家指責中國是現存國際秩序“最大挑戰者”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美西方國家如果真想維護現存國際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就應當認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與中國就國際秩序問題開展積極坦誠的對話與合作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