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與中國合作是美國當前的現實需求

2022-03-24
Li-Yan.jpg

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羅馬舉行會晤,雙方就當前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與地區問題進行了廣泛溝通。這次會晤適逢中美關係正常化50周年,同時也是在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的背景下舉行的,可謂舉世關注。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如果說百年未見的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變局進程,那麼俄烏局勢及其產生的連帶後果,則進一步印證了現今國際形勢的動蕩性和國際社會的危機感。

一方面,作為冷戰結束之後發生的重大地緣政治事件,俄烏衝突不僅顯著衝擊了歐亞大陸形勢,也對本就式微的全球化進程構成嚴重打擊。衝突爆發以來,全球能源資源流轉、產業鏈供應鏈運轉乃至金融市場穩定等,都遭受直接衝擊。

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應對這一重大事件上形成高度一致的團結局面,對俄羅斯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多重壓力,但其“集團政治”的舊式思維顯然無法有效解決問題,難以回應俄羅斯的相關安全關切。即便是團結一致的西方,解決重大突發事件的“無力感”也再次突顯。

面對如此動蕩變革的國際形勢,中美新一輪互動再次彰顯了兩國合作對於全球安全穩定的重大現實意義。自特朗普政府將對華戰略軌道從“接觸”扭向“競爭”以來,中美關係近乎直線下滑,經貿、人文、地緣政治、涉華主權問題等種種分歧對立持續不斷,即便是世紀疫情的暴發也無法改變上述態勢。

面對俄烏局勢的急劇發酵、全球安全與穩定面臨重大挑戰,美國方面雖然表面上表現強勢,但其顯然無法忽視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不直接介入軍事衝突、不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等表態,凸現了美國的力有不逮。

美國也無法避免自身遭受經濟金融衝擊,飛漲的油價讓國內通貨膨脹難以遏止,更讓民主黨的中期選舉前景岌岌可危。對此,與中國進行必要的外交接觸,展開深入的戰略溝通,成為美國應對局勢無法繞過去的步驟。

美國深知,若無中國合作,恐怕無法平息戰爭事態,其對俄戰略布局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都會面臨問題。歐洲同樣深知,單靠西方之力既無法解決當前的戰爭問題,也無法根除戰爭背後的深層戰略難題,確保歐洲安全需仰仗中國發揮作用。可以說,中國前所未有地被推上了處理重大全球安全問題的前台,尋求與中國合作成為美國當前的現實需求。

中美近期的頻繁互動,事實上打破了美國以“競爭”框定中美關係的既有設想,“合作”將成為美國今後不得不面對的對華關係現實。拜登政府大體上採取“競爭”的對華總思路,同時寄望以戰略溝通、有限合作來防止競爭失控。

既要競爭又擔心競爭失控,構成了當前美國對華心態的“新兩面性”。然而,包括俄烏局勢在內的國際形勢變動,顯然打亂了美國的既定盤算。自中美元首2021年11月會晤以來,美國方面對於兩國接觸的迫切性明顯上升,已經三次邀請中方舉行外長層面的會晤。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引導中美關係走向方面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對美方的敲打、觸動效果開始有所顯現。習近平主席提出新時期中美相處要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三項原則,拜登對此予以積極回應。此番,中美羅馬會晤也為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共識提供了新契機。

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亦開始促使美國戰略界進行新的反思。如何看待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如何看待中國角色及其對美國的利弊、如何平衡擺布美國全球戰略的兩個地緣重點(歐洲與亞太),此類問題都將迫使美國就對華“競爭”與“合作”進行再權衡。

面對日趨複雜、動蕩變革的國際形勢,中美妥善管控分歧、避免衝突對抗、加強對話合作,已然絕非空話。對於中美兩國人民利益、世界人民利益而言,對於國際社會的期待而言,“合作”更加具有愈發直接的現實意義。中國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對“合作”一如既往地持開放姿態,但也將始終堅定維護自身利益,不會放鬆對美國反華意圖和行徑的警惕與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