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宿景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中印關係走到十字路口

2020-10-12
微信圖片_20201012172537.jpg

近幾個月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媒體對中國和印度的關係極為關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評論家認為,由於邊界爭端加劇,中印兩國正在走向戰爭。有些專家甚至分析戰爭的結果及可能帶來的種種影響。但這些評論大多不切實際,偏離了真實的中印關係。

中印邊界問題極為複雜,絕非一時所能解決,兩國對此早有共識。

1993年9月印度總理拉奧訪華期間,中印雙方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

1996年11月,中印簽訂《關於在中印邊境地區實際控制線軍事區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根據協定,雙方同意在“實際控制線”兩公里範圍內不使用武器。

2005年4月,中印又簽訂《關於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政治指針和指導原則協議》。

2013年10月,中印再簽訂《邊界防務合作協議》,建立了處理邊界糾紛和突發事件的規範化程序。

2014年印度人民黨執政後,印度對周邊國家外交政策發生轉變,放棄了以往的“戰略克制”政策,轉而採取“戰略積極”策略。當年9月,中印軍隊在達拉克地區發生一次對峙。2016年,印度軍方重新修訂原有的“有限戰爭理論”,使其更具攻擊性。同年9月,印度軍隊越界攻擊了巴基斯坦境內的軍事目標。2017年6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但隨後中印軍隊就在中國和不丹邊界洞朗地區發生了嚴重對峙。2019年8月,印度單方面採取行動,取消了與巴基斯坦尚有領土糾紛的“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自治區地位,使其成為直轄區域。由此不難理解,今年5月以來中印軍隊在達拉克地區多次發生衝突,正是印度對外策略改變的結果。

印度之所以改變對外策略,是因為它與美國建立了新的戰略合作關係。冷戰時期,巴基斯坦是美國的戰略夥伴,印度奉行不結盟政策,與蘇聯關係較密切,與美國關係較冷淡。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印關係開始和解。1992年,美印兩國海軍在孟加拉國灣首次進行了“馬拉巴爾演習”。1998年印度進行核試驗,美國終止了“馬拉巴爾演習”,以示對印度進行“制裁”。但當時美國已認為,中國將是美國的地緣政治對手,印度可作為牽制中國的力量。2000年3月克林頓總統出訪印度,2001年美國承認印度擁有核武器,2002年美印恢復了一年一度的“馬拉巴爾演習”。2006年布殊總統時期,美印簽署了核協議,確立了新的關係,美國政界也開始公開討論組建一個針對中國的“亞洲北約”計劃。2007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蓋茨在東盟地區論壇上正式提出“新北約”核心國家是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由它們組成“印太四國聯盟”。

日本從2015年開始加入“馬拉巴爾演習”,澳大利亞在2017年首次要求加入,但每次都被印度拒絕。印度很清楚美國的意圖,也清楚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蘊含巨大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認為在中美日益加劇的對抗中保持相對中立地位對自己更有利。印度一些政治家清醒地認識到,美國戰略家們敦促印度制定同時針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兩線戰爭計劃,最終只會浪費印度人民的錢財,讓美國軍火商得利,對國家未來有害無益。

但從目前形勢看,印度能否真正保持中立立場是讓人懷疑的。戰略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應對各種事件的過程中被一步步捲入局勢之中而不能自拔。許多國際評論家認為,印度的整體國家發展戰略並不是很清晰,帶有強烈的機會主義色彩。鑒於美國和印度近年軍事合作愈來愈深,印度仍有可能被進一步整合到美國的“反華聯盟”中,成為對抗中國的“前線國家”。

無論是中美之間還是中印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的。中美之間是真正的戰略對抗,正是這種對抗,將中印關係推到一個十字路口。今年的“馬拉巴爾演習”定於11月中旬舉行,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國防部已經討論邀請澳大利亞參加的問題,但未作最後決定。美、印、日、澳四國10月6-7日在東京舉行的外長會議繼續討論了該議題,國際社會也在密切關注這方面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