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保持優勢與制衡:特朗普的對華戰略

2018-03-20
S4.jpg

2016年9月,根據對中國意圖和力量發展軌跡的評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扎克·庫珀和傑克·道格拉斯歸納出美國應對中國的四種願景。他們在堪培拉召開的“印太地區更廣的海上安全與南海”會議上介紹了這些願景。我有幸與會,並提交了一篇與他人合寫的有關菲律賓對南海爭端看法的論文。雖然坊間早有流傳,但當時“印太”這個地理名詞還很少被使用,而一年後由於特朗普總統提出他的“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這一用語大為流行起來。

庫珀和道格拉斯提出美國對華戰略的四種願景,即保持優勢、制衡、協調、融合。保持優勢是中國的力量發展軌跡被看好,但它的意圖不被看好。在這一願景下,中國的崛起會威脅美國和單極體系,而北京最終會將美國趕出亞太,建立起一種不自由的地區秩序。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通過硬實力加以遏制是必要的。第二種願景是制衡,中國的力量發展軌跡和意圖都不被看好,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但維持美國優勢地位的成本將大於收益。也就是說,美國仍然能夠通過與盟友和夥伴的合作遏制中國。協調是一種思想流派,它看好中國的意圖,但不看好它的力量發展軌跡。在這種觀點下,美國與中國之間不會有關乎存在的競爭,力量轉移期的衝突(“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避免的。美國可以包容中國,它們之間的合作有助於解決全球性問題。最後一個美國戰略版本是融合,中國的意圖和力量發展軌跡均被看好,美國可以引導中國融入現有全球秩序,鼓勵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並在這一體系內成長。隨着特朗普政府進入執政第二年的初期,有關如何採取適當戰略應對中國的辯論仍一如既往地活躍。

特朗普總統的角色、語言和行動都說明他與中國打交道時會更傾向於有制衡成分的保持優勢。他提出龐大的軍事預算,讓軍隊將領圍繞在自己身邊,從而讓人們擔心軍方日益影響外交政策等文職事務,擔心軍隊政治化。他提名口頭批評北京的南海“沙子長城”、被許多中國人視為鷹派的前太平洋司令哈里·哈里斯上將出任美國駐澳大利亞這個“四方”關鍵成員的大使。特朗普還提高在南海執行“航行自由行動”的頻率,儘管尚需觀察它是否屬於反擊中國過度的海上主張和將爭議海域軍事化這一更大戰略的組成部分。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訪問了條約盟友菲律賓,並穿過南海駛向越南。這是一次旨在鞏固安全同盟和夥伴關係的訪問。然而,雖然穿軍服人士的存在也許能為混亂的白宮注入紀律,但過於依賴具有某種背景的人提供建議會限制意見的多樣性,而多樣性對制定外交政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顯而易見美國在展示硬實力,而國務院大量關鍵職位,包括美國駐條約盟友韓國的大使的空缺,拖了外交的後腿。經濟方面,早期的威脅,比如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堅持解決雙邊貿易逆差、指責中國採取不公平貿易做法,都表明了一種鷹派立場。2017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不再容忍經濟侵略,要“抵禦國家主導型經濟體的威脅”,並與夥伴合作限制中國獲取敏感技術。這份文件還確認政府有意保持美國的“世界超群經濟行為者”地位。最近對鋼鋁徵收高額關稅的決定也許會觸發世界上這兩種進口金屬的最大生產國中國,以及加拿大、墨西哥、韓國等同樣對美國出口這些金屬的夥伴和盟友的報復。特朗普有關貿易戰可以輕而易舉打贏的推文也許只會加劇局勢的緊張。

當前美國戰略中的制衡總是備受困擾,這主要是由於安全利益和避免其他同樣重要的領域受損難以兩全。雖然中國在其近海的過分主權要求和武斷行為導致它與沿岸鄰國關係緊張,但它也日漸成為許多區內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方。經濟上相互依存的加深只會讓關係更複雜。前奧巴馬政府意識到,如果美國不制定區域貿易規則,那麼中國就會力求補上。為此它開始着手建立再平衡政策的經濟支柱——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然而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退出TPP,撤回美國的領導權。如果無法有效抗衡中國支持的經濟倡議,如“一帶一路”、亞投行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美國就難以組織起聯盟來遏制中國崛起的破壞性傾向。

保持優勢和制衡構成應對新興對手的可行戰略,但對兩者的過於依賴不必要地限制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可操作性,並帶來嚴重危險。犧牲合作機會,過於強調關係中競爭的一面,所產生的反應會有影響深遠的結果。保持優勢這種以非黑即白的零和思維看待事物發展的傾向,只會為大國衝突預言的自我實現過程搭建起舞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提到了這一點,聲稱“印太地區正出現自由與專制兩種世界秩序觀的地緣政治競爭”,而且“地區力量平衡的轉變可能對全球產生影響,並威脅美國的利益”。這是份強有力的聲明,但它沒有捕捉到兩國關係的全貌,並忽視了共同點,如反恐、氣候變化和發展援助,而推動這些領域的合作不僅對兩國,也對世界其他國家有益。

此外,中國對與美國互動(競爭或合作)所產生的挑戰與機遇的反應,是驅動其意圖和力量發展軌跡的關鍵變量。人們可以認為,中國支持的替代性區域安全安排,如上合組織、亞信會議以及亞洲新安全觀提議,同樣也是它對美國的中心輻射式聯盟的回應,是要將美國排除或趕出該地區。而且,主張保持優勢的人可能不會意識到,美國優勢地位被侵蝕是美國外交政策和中國崛起雙方面的結果。舉例來說,退出TPP,對地區基礎設施需求不予滿足,威脅取消雙邊貿易協議,要求盟國增加防禦開支,過分關注安全問題,這些都會降低美國地區領導地位的吸引力。認為共同的政治價值觀和由來已久的結盟會讓志同道合的印太夥伴更容易就如何最好地應對北京達成共識,那未免過於簡單了。

總之,與過於依賴兩種戰略相比,靈活運用四種戰略對美國最為有利。它將提供靈活性,擴大選擇與工具的範圍,從而不僅應對更重要的是塑造和影響美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