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董建華先生在美國中國總商會年度晚宴的致辭(2018年1月17日)

2018-01-23

崔大使、章大使、徐辰會長,女士們,先生們,晚上好。

請允許我從中美關係問題講起。

當今的中美關係,開始於1972年尼克松總統和毛主席在北京會面的時候。從那時以來,八位美國總統和五位中國國家領導人為培育這一重要關係做出了不懈努力。雖然這些年來有起有伏,但中美關係確實一直在積極地向前推進。

兩國之間經濟關係的快速發展尤其讓人印象深刻。1972年,我們全年的雙邊貿易額還不到1億美元,然而到了2016年,我們的雙邊商品和服務貿易額已經高達6490億美元,這讓中美彼此都成為對方最大的貿易夥伴。

遺憾的是,兩個國家當中都有一些人覺得,在這個重要的貿易關係中,自己一方是被利用的。事實上,在如此重大的貿易關係中,雙方出現不滿是必然的。美方抱怨有貿易逆差,就業機會流失,難以進入中國市場,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在中國的進口稅比美國要高得多;而中國企業則抱怨美國的外資投資委員會對中國在美投資反應過度,抱怨美國政府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限制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等等。

這些不滿是很認真的,有的可能確實如此。問題在於如何解決這些不滿,讓貿易關係和更廣泛的經濟關係能夠繼續發展。首先,任何一方的魯莽舉動,都只會營造出激烈貿易戰的氣氛,這對兩國都是不利的。只有耐心討論、協商,考慮對方的難處,考慮兩國關係的遠景,才是創造雙贏局面的唯一方法。這不僅僅是為了眼前,更是為了兩國的中長期利益。而我相信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以下我要說的,其實來自去年在北京舉行的十九大。也許你們會感興趣。習主席表示,1978年以來,改革和市場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巨大機遇,也使中國的民生得到了改善。因此,他打算在今後幾年內確保繼續擴大改革開放。他特別提到,要在大陸建設類似香港或新加坡的自由港。隨後,政府的高層官員也宣布了進一步放開銀行業和保險業的措施。我相信,這些行動還僅僅是一個開始。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兩國官員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的時候,中國官員指出,對進入美國的中國商品加征進口稅,只會讓美國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減少貿易逆差更好的辦法,對中國來說是從美國進口更多有用的商品。事實上,正因為如此,去年11月在北京簽署了一份協議,根據協議中國將從美國進口將近2500億美元的商品。

一個可以進一步提升兩國貿易關係,但卻常常被忽視的簡單事實是,我們兩個經濟體是互補性的。比如說,中國缺少石油和天然氣,而美國的儲量豐富。中國擁有近20%的世界人口,但可耕地面積只佔全球的7%。因此隨着時間推移,中國需要進口越來越多的農產品,而美國這方面產量巨大。另外你們可能有興趣知道,從2006年到2016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和服務平均每年增加10%。根據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的數據,到2015年,這些出口活動支持了美國91萬個工作崗位。事實上,隨着中產階級快速增加,中國自身將從世界工廠變為世界消費市場,為美國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會迅速增多。而且中國還有過剩資本可以更好地去使用,比如用於美國的基礎設施支出。

除了關注貿易關係,我們也不能忘了中美之間雙向投資增長的重要性,其中中國對美投資尤為值得關注。據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統計,自從2000年以來,截止到2016年底,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090億美元,為美國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機會。今天,美國許多州的州政府和人民都很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

況且,今天的中美關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經濟關係。從學生到遊客,從商業人士到專家學者,各行各業人員大量接觸和交往編織起來的紐帶,使兩國社會日益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目前,有35萬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這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國家投的信任票,也表明了對美國的友誼。事實上,根據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數據,這些學生的經濟活動為美國創造了15萬個就業機會。

中國人赴美旅遊也在快速增加。2016年,有300萬中國遊客到訪美國。而據白宮估計,因為十年簽證政策的實施,五年後將有730萬中國旅行者到訪美國,估計這將支撐44萬個美國的就業崗位。我們希望從美國前往中國的人數也可以增加,而美國人學習漢語的熱情相當令人鼓舞,前往中國的人數的確越來越多,尤其是年輕人。如今每天每11分鐘就有一架班機從中國的某地飛往美國,反之亦然。兩國關係向更好、更密切方向發展的趨勢是任何人都難以阻止的。

雖然上述經濟活動明顯地不斷增多,並且為美國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但民間交流也增加了兩國關係的規模和複雜性。利益攸關方越來越多樣化、多層次,不僅有北京或華盛頓的政治精英,也包括美中兩國的社會各界人士。這樣看來,美中關係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要繼續向前發展。

也因此,我希望你們同意,當此美中關係的關鍵時刻,悉心培育貿易關係,積極推動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繫,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來推動美中關係,對於我本人來說,以上我講的這些都是好消息。但令我感到寒心的是,從學術期刊,以及一些美國朋友那裡聽到的說法是,有些美國人覺得被背叛了。他們覺得,經過40年來對兩國關係總體上的積極支持,包括美國支持中國加入WTO,中國沒有像他們期望的那樣變得類似於美國,相反,中國在經濟上更像一個競爭者,或者說是一個對手。戰略上,中國在南海和其他地區咄咄逼人的行為也讓它成為美國的潛在對手,甚至是敵人。

對這些嚴重的不滿需要研究,需要回應。在這方面,有請各位注意以下幾點:從一開始,中國就從來沒有表示它要採取美國式的政治制度。事實上,一個世紀前孫中山革命期間,中國曾經試圖向日本、德國和美國學習西方式的民主。但這些努力都沒有成功,實際上還導致了中國國內嚴重的分裂和巨大的混亂。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家才終於實現了統一。當時中國是一個窮國,自然資源很少,基礎設施為零,更談不上有什麼公共教育或衛生服務。那個時候中國認識到,最好的發展道路是追求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其實,依照這種政治學說,雖然有起有落,但中國1949年以來、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未來中國的使命是明確的。十九大期間習近平先生說:“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在十九大講話中他進一步表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中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另外,雖然中國決心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但中國仍然是世界舞台上負責任的行為者。近年來,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採取了更多的國內措施減輕氣候變化影響,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為聯合國維和行動提供了更多的兵力。而且,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活動為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50%。

但我非常擔心,中美關係將來會變成對抗性的。中國的戰略意圖一貫是促進和平,促進與鄰國和世界的共同繁榮。在中國看來這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唯一途徑。此時此刻,中國肯定沒有把美國視為敵人。中國沒有軍事同盟,其軍備建設純粹是一種威懾,是自衛的手段。中國承諾永遠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個國家沒有興趣輸出政治意識形態,也沒有興趣開疆拓土。相反,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共享繁榮的世界,構建人類的命運共同體。

我也越來越擔心,在中國,有些人的看法是,美國並不希望中國好。 美國過去幾年的言論和行動,譬如通過把美國的軍事部署從中東轉向太平洋將重心對準中國,以及在太平洋地區建立軍事同盟,都給中國人造成美國想遏制中國的印象。中美之間存在認知鴻溝,存在信任鴻溝。兩國人民需要加倍努力,彌合差異,這樣中美關係才能繼續積極向前地邁進。

暫且看看近年來我們一起做了什麼吧:

一、在2008年的嚴重金融危機中,美國投入8000億美元刺激和穩定美國市場及全球市場,其他國家則被要求提供它們所能提供的東西。你們也許有興趣知道,中國最終為此花了6000億美元。這些努力最終扭轉了局勢,讓我們今天得享其益。

二、面對氣候變化,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攜手合作,最後領導巴黎氣候大會取得了成功,而之前沒有多少人認為這是可能的。

三、在西非埃博拉危機中,美國和中國彙集資源,在六個月內使疫情得到了控制。

這些共同努力都是很好的例子。但世界在其他領域面臨著迫在眉睫的挑戰,其中包括核擴散,尤其是在朝鮮半島。網絡安全也帶來了挑戰。 完成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的各項工作也非常有必要。我們必須管理過度捕撈、酸化,清理我們的海洋。還有其他的挑戰,比如全球性的地方衝突、恐怖主義威脅、大量移民,等等。這些都非常具有破壞性。對於所有這些領域,美國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合作至關重要。相互對抗是我們承受不了的,讓我們走到一起,繼續做我們該做的工作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