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巴黎協定生效後的環保技術競爭與合作

2016-10-11

隨着巴黎協定即將生效,2016年或許標誌着人類阻止氣候變化的努力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在人們看來美國和中國都強力支持了擬議中的國際法,它要求協定批准國公示本國的環境污染狀況和為減少污染所採取的措施。目前估計,今年的氣溫將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主要原因就是全球在變暖。雖然國內民眾對巴黎協定的批准依然爭論不休,但還是有必要看看佔全球排放量約40%的兩個全球最大碳排放國將如何實現它們所設定的減緩氣候變化非約束性目標——美國到202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從2005年水平減少26-28%,中國到2030年每年溫室氣體排放不再增加——並且讓非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費中所佔比重增加到20%左右。

S1.jpg

政策制定者和環保思想領袖們應該注意的是,聯合聲明還會重新激起公眾對美中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內經濟競爭的討論。兩國都在尋求通過貿易向海外出口氣候友好型發展構想,這種構想被分享的同時,誰將在經濟上受益就成為一個開放性問題。中國官方評論已經在宣傳它在清潔能源研發上的巨額投入(2005年為1030億美元,佔全球36%)、關於逐年提高能源效率的法律法規,以及充當未來“全球能源創新中心”的設想。中國毫不掩飾地謀求成為電動汽車生產領頭羊,同時在過去十年里投入大量資金,讓自己成為世界最大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市場和製造國。

S5.jpg

2010年,美國最先出現了有關中美最終將鎖定環境技術競爭的辯論。無論當時還是現在,這都反映了每個國家對全球秩序演變中相對地位的更廣泛的地緣政治關切,尤其在經濟增長和能源依賴方面。同時還有一件具體事情要解決:美中如何在氣候變化相關研究領域繼續進行透明度不高的合作。如今兩國在多個能源研究領域(尤其民用核能與城市空氣質量)已經聯手合作與投資,並關注知識產權剽竊問題和創造就業的機會流失問題。

謀求國內外領導力

美國總統奧巴馬試圖讓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成為他第二任期的重要政治遺產。他使這一努力更加透明,為美國創造了以身作則減緩全球變暖的機會。這一舉動得到眾多民主黨支持者擁護,相比之下,一些共和黨人包括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唐納德·特朗普,一直都在反對巴黎協定,理由是經濟增長正值乏力,巴黎協定會損害美國的經濟利益。

與奧巴馬一樣,也許是為了回應壓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基於政治和環境考慮採納了更公開的合作方式。中共內部似乎達成共識,中國經濟要想繼續增長,就應該與美國保持適度友好的關係。同時,在G20杭州峰會和近期中國國內舉行的會議上,習近平先生清晰地表達了“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願景,包括中國要充當統籌協調和規則制定的關鍵領路人。就在美國總統力求保住美國人道主義價值觀主設計師地位的同時,習近平先生也在為自己的國家塑造同樣形象。對兩國領導人及其國家來說,在減緩氣候變暖過程中展示領導能力,於國際層面有重要的政治價值,是未來全球治理進程中的潛在競爭。

S6.jpg

氣候變化競爭與合作

與兩國關係其他方面非常相似的是,美中減緩氣候變化努力也有低調合作、高調競爭的特點。中國主辦G20杭州峰會前夕,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給了全球觀眾一個意外:在2016年9月3日共同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達了對巴黎協定的支持。這種卓有成效的公共外交行為,為會議營造了積極環境,足以抑制G20成員國之間戰略和經濟緊張的加劇。但儀式上也出現競爭的調子,習近平在補充他的觀點時表示:“許多進步是在中國領導下實現的。”

實際上,這是對奧巴馬與習近平2014年11月達成的聯合協議的再次承諾。聯合協議首次確定了減排目標,自那時以來,中國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進展,煤炭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下降速度將使它提前實現2030年目標。美中兩國還表達了將來在限制使用氫氟碳化物和補償國際航空排放方面的合作意願。但假若不採取進一步措施,更加全面地落實減排,美中兩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的環境後果仍然堪虞。

當前,敏感的對華雙邊投資協定及其他合作框架談判正值緊要關頭,兩國領導人顯然都需要說服本國民眾,與一個主要競爭對手合作是可取的,也是有可能的。批准巴黎協定有象徵意義,就像1963年的禁止核試驗條約一樣,這份強調應對氣候變化重要性的國際協議,為進行建設性多邊討論創造了重要的新的空間。

S7.jpg

全球未來、地緣經濟、多極化

建設低碳未來,不會只發生在“兩國”世界裡。除了爭奪市場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市場,美國和中國還不得不面對來自歐盟、日本和其他先進工業國對清潔能源優勢的商業競爭。在全球範圍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需要技術共享與協作,因此競爭並不是唯一驅動因素。雖然巴黎協定要求各國制定計劃,將全球氣溫保持在比工業革命前高2攝氏度(3.6華氏度)以內,但近幾個月的氣溫顯示,這個星球的環境已經令人擔憂地快要突破這一臨界值了。

美國和中國批准巴黎協定,是這兩個有環境影響力的國家越來越難得一見的檯面上的合作。有待觀察的,是如何分配經濟利益與全球規則制定方面的領導權。只相信現狀的人,會認為讓西方發揮領導作用既妥當又讓人放心;認為中國代表發展中國家利益、甚至希望走中間道路的人,則會支持以氣候為重點的“北京共識”。要在這方面作出選擇,領導人將不得不面對國內民眾的關切,因為在他們眼裡,接受美國或中國的領導,是國內能源與技術產業甚至國民經濟增長的政治妥協與投降。前景不會一帆風順,但無疑它將影響地球的未來。如果美中兩國以及國際社會其他國家無法保持合作,同時顯露出民族主義的自私與目光短淺,那麼未來很可能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