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包道格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

習奧會:美中關係邁向更有希望起點

2014-11-14
ID39(Xi-Obama-2).jpg

經過一年多美中關係麻煩不斷,巴拉克·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設法釋放出有明顯改善意味的調子,並在本周公布了幾項成果。他們在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的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會晤,承認有必要控制不可避免的分歧和摩擦,承諾為未來合作提供包容性機會。這到底是考慮習及中國政府的東道主聲望而為會議作的戰術調整,還是為彌補奧巴馬最近由於低調所受的政治創傷,還是為了某些更持久的東西?所有這些,將在今後幾個月得到驗正。內部人士,如果不偏激的話,更傾向於估計這是一種戰術調整。

會談公告的大部分內容人們之前已經知曉,其中包括美國同意將商務和旅遊簽證有效期延長到十年,兩國同意力爭在信息技術協議下減免電子產品關稅,達成兩軍建立信任措施(CBM)框架協議,兩國國內安全機構將加強合作。兩國還公布了引人注目的長期溫室氣體減排日程聯合公報。這其中大部分是實實在在的成果,能夠互惠互利,自我強化。但為2025年和2030年設置的氣候變化目標能否實現,取決於未來領導人,只看規則是靠不住的。

分析領導人的聲明措辭,可以發現,雙方都意識到需要解決不信任的源頭問題。習近平顯然對中國試圖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說法很在意,在闡述亞洲安全機制、亞投行、涉及中亞和南亞的新“絲綢之路”籌資計劃、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等主張時,他試圖表達“一種開放包容精神”,沒有把美國排除在外。

習重申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主張,並詳細闡述了“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通過他的講話和身體語言,習向他的人民傳遞了與過去一年美國負面形象佔據中國媒體完全不同的信息。這也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官方行為與媒體評論不一致?中國領導層是否存在不同意見?資訊的提供是否內外有別?哪種表述才代表中國的戰略意圖?

奧巴馬總統簡短表達了類似主張,但在觸及人權、香港的抗議、貿易與就業、西藏和台灣等敏感問題時,他有時似乎要照顧國內反應。在回答提問時,奧巴馬重申美國希望“糾正一個觀點……即我們重返亞洲是要遏制中國”。近幾個月這在中國成為一個流行話題。

為主辦APEC會議,中國過去幾個月緩和了與部分鄰國的緊張關係,謀求與越南、日本和美國發展建立信任措施。中國與河內建立了新對話機制。APEC會議前夕,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與國務委員楊潔箎會談,達成一份模稜兩可的日中關係四點聲明,從而使習和首相安倍晉三能進行一場25分鐘的冷靜會晤(現場沒有兩國國旗)。這至少暫時止住了東京和北京之間的口水戰。

習奧會懸而未決的最大問題是,中國對外交政策態度的調整和保證,究竟是戰術性的,還是戰略性的。如果是戰術性的,我們幾個月內就會知道,因為領土主張和資源開採上不可避免的衝突會再度出現。中國媒體主題也還會是細細盤點,看那些領導人本周說的話是得到重申和貫徹,還是再無下文。

如果中國領導人判斷,他已經就中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張和權利向鄰國和美國表明立場,緊張關係現在可以緩和了,那麼這就具有戰略性意義。中國與美國盟國的摩擦促使華盛頓加強與北京的戰略對抗,而去年非正式的莊園會晤達成的共識,表明了雙方避免這一結果的決心,概括起來就是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重新以合作與和平的手段管控爭議,將標誌現有戰略競爭趨勢出現重大轉向。現有趨勢顯然充滿危險,對所有人來說都代價高昂。

即使北京作出華盛頓註定歡迎的戰略決定,堅持下去也並非易事。在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因煽動而高漲,學者和官員們也會迅速從每個對中國不利的事件背後看出美國陰謀。中國在東北亞劃設防空識別區的聲明是愚蠢且不必要的挑釁,說明它對大國不應有出人意料的強權利益缺乏重視。

在美國,奧巴馬政府處理對華棘手問題也是磕磕絆絆。比如過去一年,徒勞地指控中國軍官網絡竊密。而新的摩擦出現時,又傾向於被動而不是主動應對。在總統選舉即將來臨之際,領先的民主黨人希拉里·克林頓已經對中國發出懷疑的音調,美中新的摩擦很容易成為被踢來踢去的政治皮球。

我們進入了一個美中關係測試期。但至少與幾個月前相比,美中關係正邁向更有希望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