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關稅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鮑韶山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教授,Smart Trade Networks創始主席

回到未來:後美元世界正在形成

2025-06-05
Powell.jpg
首屆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於2025年5月2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會議中心舉行。 峰會以"共創機遇 共享繁榮"為主題,為東盟、中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提供了一個平台,就如何加強各自的經濟韌性和共同繁榮,以及如何促進全球繁榮交換意見。

2025年5月25日那一周,吉隆坡舉辦了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事:首屆東盟-海灣合作委員會-中國峰會。此次峰會在標誌着戰略調整的重要時刻將東南亞國家、海灣國家和中國這一新興多極秩序的三大支柱聚集在了一起。儘管媒體頭條可能聚焦於貿易、能源和基礎設施合作,但更深層次的事情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正在悄然變革其貿易、結算和投資方式,日益脫離美元。

這一轉變的核心是一套由本幣結算機制、貨幣互換額度和機構協議組成的網絡,旨在推動跨境貿易更加順暢、成本更低,最重要的是減少美國壓力的影響。就在此次峰會前幾天,印尼和中國央行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將使用各自貨幣(印尼盾和人民幣)結算15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這只是構建廣泛金融合作架構的最新措施,該架構包括貨幣互換協議、支付基礎設施整合以及非美元資本市場的擴張。

如果唐納德·特朗普希望減緩這一趨勢,那麼他最近的言論適得其反。這位美國總統發出威脅,表示如果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脫離美元,他將對它們徵收關稅。為什麼?因為去美元化威脅到美國的經濟實力。但這種威脅非但沒有阻止這一趨勢,反而加速了它的發展。

從石油美元到多極支付

近50年來,全球經濟一直圍繞着石油美元體系運轉。20世紀70年代,美國與沙特達成一項協議,規定石油銷售必須以美元計價,鞏固了這一體系的地位。該體系不僅賦予美國無與倫比的貨幣特權,還使得華盛頓能夠通過金融制裁、扣押賬戶和系統性排斥(例如切斷各國與SWIFT的聯繫)將美元武器化。

然而,正是這些策略讓世界吸取了教訓,即貨幣依賴等於戰略脆弱。美國現在的做法非常過火。各國如今都想退出這一體系,並非為了對抗美元本身,而是為了捍衛自身的主權和經濟安全。

過去15年來,中國一直在為後美元時代做準備。它建立了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作為SWIFT的替代方案,擴大了與30多個國家的貨幣互換額度,並推動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使用,尤其是在能源市場。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盟國家已經對華及對其他東盟國家使用本幣結算機制。海灣國家,尤其是阿聯酋和沙特,正越來越多地接受人民幣支付石油費用、投資中國資本市場,並深化與北京的能源金融聯繫。

這不僅僅是一種規避,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轉變。

55b962c87584a9bc80578dcd26567307.jpg

東盟、中國和海灣——新的經濟三角

東盟、海灣合作委員會和中國組成了21世紀最具活力和戰略意義的經濟三角之一,且每個地區都擁有獨特的優勢:

 東盟擁有人口規模、戰略地理位置和製造業能力;

 中國提供產業縱深、基礎設施能力、綠色能源技術和知識、研發深度和金融技術;

 海灣地區擁有資本、能源資源和主權財富實力,以及強大的消費市場。

本月達成的升級版“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增強了它們的影響力。該協定包含多項條款,涵蓋數字貿易、綠色能源和原產地規則協調等,旨在打造一個更具內部協調能力的區域共享生產平台,並使其免受制裁和貨幣波動等系統性衝擊的影響。

吉隆坡峰會將進一步鞏固這一合作。據報道,雙方討論的內容包括人民幣石油結算、綠色工業區以及海灣合作委員會-東盟投資工具。重要的是,這些舉措越來越多地通過當地貨幣和替代支付平台進行結算,從而減少對西方控制的清算系統的依賴。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與印尼央行近期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旨在擴大以本幣結算的貿易。我們正在見證區域乃至國際結算的深刻變革。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接近1500億美元。由於印尼的貿易順差較小,以本幣結算幾乎不會面臨根本性障礙。

所有亞洲國家中,印尼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引發的流動性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當時,美元外流導致印尼面臨嚴重的國際收支問題,致使其向IMF大量借款。當時過度持有美元的教訓,讓該地區監管機構和央行官員至今記憶猶新。

新興的制度性基礎設施令各國能夠按照自己的條件進行貿易和投資,標誌着南南合作在平等基礎上的復蘇,其動力不是IMF的附加條件,而是共同的戰略利益。

前殖民經濟地理學的回歸

我們見證的不僅僅是地緣政治的再平衡。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次文明的重新連接。中國、東南亞和海灣地區之間的貿易線比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早了幾個世紀。唐宋時期,中國帆船、阿拉伯帆船和馬來商人穿梭於印度洋,將廣州、馬六甲和馬斯喀特等港口連接起來,構成了一個基於互惠交換而非帝國主義統治的海上貿易網絡。

如今的金融和制度安排就反映了這些古代的貿易流動,但背景是現代社會。今天,主權數字貨幣、雲物流以及日益壯大的鐵路和海上交通網絡,將這些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儘管西方常常以冷戰視角看待這些發展,將中國視為新的霸權國家,但實際上,正在展開的是新興大國之間在後殖民時代的橫向結盟。它們並非拒絕全球化,而是重塑全球化,使其更好地反映自身的價值觀、需求和歷史。

這是具有多極特徵的全球化。

特朗普的威脅:戰略衰落的徵兆

唐納德·特朗普威脅要對那些脫離美元的國家徵收關稅,這暴露了他們的絕望。為脅迫其他國家支撐日益不穩定的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秩序,這位總統告訴人們一個基本事實:美國不再是全球貿易規則的制定者。

而且,這些威脅適得其反。由於華盛頓的政策變化可能導致凍結其儲備,阻止其支付,或武器化它們的經濟融合,各國現在都不願被困在這樣的體系中。特朗普講話時,許多國家得到的信息並非美國實力,而是美國風險。華盛頓表現出的是反覆無常,而非是穩定的支柱。

特朗普的言論非但沒有維護美元的主導地位,反而加速了美元衰落。各國加倍重視雙邊和區域安排,它們推動儲備多元化,它們之間的融合更加深入,與美國則更加疏遠。

孤立者被孤立

美國試圖孤立競爭對手,卻日益導致自己被孤立,背後的諷刺意味十足。隨着金磚等組織的擴張,以及東盟-海灣合作委員會-中國協調機制的深化,一個新的金融世界正在形成。它並非反西方,而是後西方。它並不拒絕美國的參與,但不再屈從於美國的主導地位。

這個新世界的特徵如下:

 貨幣多極化,而非美元壟斷;

 機構多元化,而非以IMF為中心;

 文明包容,而非以意識形態化分等級。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的那些威脅並非威懾,而是一種警示。對金磚國家、東盟和海灣地區而言,這些威脅再次凸顯了合作與自主的必要性。而對世界其他國家而言,這些威脅凸顯了將所有金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

石油美元時代即將終結,一種新的網絡經濟正在崛起,並將取而代之。這種新格局基於地區實力、歷史記憶和金融創新。理解這一點的人在前進,不理解這一點的人只能在一旁叫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