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關稅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雲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特朗普關稅戰與地區一體化新浪潮

2025-05-26
張雲.jpg

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發動的關稅戰不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也促使世界各國深刻思考國際關係體系的演變方向。而中美兩國在日內瓦的關稅談判達成重要共識,雙方大幅度降低征加的關稅,則進一步讓世界各國加速走向戰略覺醒。這些變化的重大結果之一就是全球性地區一體化新浪潮的興起。

亞洲和歐洲的地區再一體化同時演進。2025年5月19日,英國與歐盟在倫敦舉行了英國2020年正式脫歐以來的首次首腦會談。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明確寫入維護“自由、可持續、公正和開放的貿易”,確認堅持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的承諾。雙方還簽署食品貿易便利化協定,並達成防衛和安全部長級磋商每半年舉行一次的共識。這實際上意味着英國與保守黨執政時期反對英國參與歐洲一體化正式告別,開始再次融入歐洲的一體化進程。就在同一天,印尼外長訪問泰國,雙方決定將雙邊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設立擴大貿易和投資的磋商委員會,在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上加強合作。印尼是東盟最大經濟體,泰國則是第二大經濟體,兩國GDP佔東盟一半以上,兩國發展戰略夥伴關係將進一步帶動東盟一體化進程。此前,泰國與越南也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印尼與越南關係也得到升級。

新一輪地區一體化浪潮的催化劑是特朗普關稅戰,但持續性動力是看到國際關係大變局的務實主義。特朗普對東盟國家加征關稅普遍較高,例如對印尼32%,對泰國36%,這毫無疑問激發了它們在地區一體化中尋出路的想法。對美國的同盟國來說,美國單方面關稅的衝擊可能更大。同盟的基礎在於確定性,而一個朝令夕改反覆無常的美國可能讓盟國對同盟的看法從資產變為風險,這些同盟國將不得不尋找新的確定性來實現“去美國風險”。日本積極推動CPTPP自貿協定進程,其國會正討論要通過一個支持全球自由貿易體制的決議案展示決心。韓國總統選舉將至,新總統的外交方針很可能建立在務實主義基礎上,而不是意識形態挂帥。無論日本還是韓國,戰後經濟發展的根基在於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兩國回歸務實主義外交意味着東北亞一體化進程將重新獲得動能。去年,中日韓峰會在韓國恢復,今年將在日本舉行,明年中國是東道國,中日韓合作重啟同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對接,將建構20億人口的地區大市場。當前國際經濟中最為稀缺的是市場,這將為全球經濟穩定注入強大動能。

跨地區的一體化進程加速同樣有助於全球經濟朝着更加平衡和穩定的方向演進。特朗普曾經威脅金磚國家,如果推動金磚國家貨幣取代美元,就要徵收超高額關稅。金磚國家人口佔世界一半,經濟總量為世界四成,這樣的威脅反而會讓它們意識到金磚經濟並不那麼依賴美國,金磚國家也正推動加強彼此之間的本幣交易。2025年5月,中國-拉美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巴西總統盧拉、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智利總統博里奇三位國家元首親自到北京參會。中國與拉美國家經濟關係的發展,也間接推動拉美地區經濟一體化,比如中國的蜜雪冰城是全球最大餐飲連鎖,它承諾投資40億人民幣採購巴西物資,而巴西產品出口東亞需要使用太平洋沿岸的拉美國家港口,這極大激發了拉美國家儘快實現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動力。與此同時,拖延多年的南方共同市場和歐盟之間的自貿協定也正迅速提上議事日程。

今年是二戰結束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作為聯合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世界貿易組織,其核心價值就是提供可預測和規則公正的多邊貿易體系。雖然世貿組織近年在很大程度上失能,但絕大部分國際貿易仍然是基於世貿組織各項協定而進行的。特朗普關稅戰帶來的地區再一體化最終也將對全球自由貿易體制的恢復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