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關稅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巴基斯坦浪費中巴經濟走廊機遇

2025-05-08
640.jpg
巴基斯坦瓜德爾港景色 (圖片:視覺中國)

十年前,也就是2015年4月20日,習近平主席對伊斯蘭堡開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其間,中巴經濟走廊在隆重的慶典上正式啟動。這條走廊耗資650億美元,被譽為中國宏大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對巴基斯坦來說,這是一次改變本國經濟未來的重大飛躍。如今,人們的情緒遠不再是喜慶,這一盛事悄無聲息地結束了。

已有十年歷史的中巴經濟走廊目前岌岌可危。近90個擬建項目中,只有38個竣工,23個在建,約1/3項目仍未動工。中巴經濟走廊非但沒有引來預期的工業化和區域一體化浪潮,反而因巴基斯坦自身效率低下、輕重不分以及治理惡化而陷入停滯。儘管兩國都宣稱它們的夥伴關係取得了成功,但越來越明顯的是,失利的主要責任在伊斯蘭堡,而非北京。

最初,中巴經濟走廊旨在重建巴基斯坦能源匱乏的電網,升級破敗的交通基礎設施,並將深海港口瓜達爾港打造成長期工業增長和加強區域互聯互通的支柱。縱觀巴基斯坦歷史,很少有其他倡議承載如此廣泛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期望。

對中國來說,中巴經濟走廊提供了通往阿拉伯海的戰略出口,繞過了海上貿易咽喉要道馬六甲,縮短了中國西部的出海口,並通過促進經濟一體化,使之成為穩定動蕩的新疆地區的一種手段。

但這一宏偉願景很快與政治現實發生衝突。中巴經濟走廊最關鍵的組成部分,尤其是經濟特區和工業園區,最終未能建成。失敗並非源於中國缺乏投入,而在於巴基斯坦政客偏愛政治上易於推銷的項目,以及巴基斯坦官僚機構長期以來不重視項目規劃、協調和執行。

最明顯的例子是,原本撥給經濟特區和工業園區的資源被轉用於拉合爾地鐵建設。由於該地鐵項目的經濟回報甚微,最終成為一場耗資數百萬美元的鬧劇,導致出口導向型園區建設、貨運物流改善或長期就業支持等艱難而單調的工作受到衝擊。

同樣,ML-1鐵路項目可以說是中巴經濟走廊最具戰略意義的項目,也因政府未能認識到其長期投資價值而陷入停滯。實際上,歷屆巴基斯坦政府都未能充分認識到該項目在經濟層面可能創造的變革性乘數效應。

瓜達爾港曾被譽為未來“巴基斯坦的新加坡”,但未能吸引到大規模的投資或工業活動。如今,該國最大的機場瓜達爾機場已經竣工,但每周僅有五架航班。停電依然頻發,城市基本服務匱乏,備受期待的300兆瓦燃煤電廠也遲遲未能建成。

中巴經濟走廊在瓜達爾港的累計投資僅為8.9億美元,占該走廊總投資額的一小部分。這並非因為中國放棄了這一構想,而是因為巴基斯坦未能履行承諾。土地徵用糾紛、當地居民的不滿、公共基礎設施匱乏以及持續存在的安全隱患,使得瓜達爾港對任何投資者(無論是中國投資者還是其他國家的投資者)來說都難以接受。

安全擔憂進一步加劇了失敗。2021年以來,巴基斯坦已發生14起針對中國公民的襲擊事件,造成20人死亡,34人受傷。這些事件大多發生在俾路支省,因為那裡的民族主義者感到自己沒有享受到經濟繁榮的成果。對中國來說,風險已經開始超過收益。

儘管中國仍然在外交上支持中巴經濟走廊,但對新投資沉默不語。據報道,2023年的中國投資額較上一年下降了74%,表明中國正在悄然後退。兩國官員仍談論擴大在農業、綠色能源和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但這些言論迄今尚未得到相應的資源支持。

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國“一帶一路”宏大計劃的核心,其停滯將給中國帶來明顯的經濟和戰略代價。

首先,從中巴經濟走廊的戰略邏輯來看,如果瓜達爾港無法正常運轉,內陸連接不暢,中國的海上能源和貨物運輸路線就會變得脆弱,導致中國戰略家們所說的“馬六甲困境”長期存在。

其次,中國作為可靠發展夥伴的聲譽可能受到衝擊。中巴經濟走廊被視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一個值得全球南方國家效仿的模式。它的失敗將為批評人士提供新的案例——他們指責中國讓窮國背負無法償還的債務,或在動蕩地區進行出於政治動機的投資。

第三,中國投資者,無論是國有還是私人領域,都面臨實實在在的損失。原本有望帶來回報的項目要麼停滯不前,要麼業績不佳。隨着安全威脅的加劇,保護中國公民和資產的成本也隨之上升。這不僅對巴基斯坦,也對 “一帶一路”高風險市場未來的投資前景產生寒蟬效應。

最後,北京對伊斯蘭堡的影響力(中國將巴基斯坦視作其南亞戰略的基石)可能會受到削弱。隨着巴基斯坦深陷危機,並開始向海灣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其他貸款機構尋求援助,中國有可能失去其作為巴基斯坦首要且最受青睞合作夥伴的特權地位。

中巴經濟走廊十年的建設令人警醒,它告訴我們政治上的短視、治理不善和經濟形勢變化讓巴基斯坦錯失了或許是最後一次重大發展機遇。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中國可能很快得出結論,認為在其他地方投資更符合自身利益。而曾經處於“一帶一路”願景核心地位的巴基斯坦,可能會發現自己被拋在後面。這並不是因為其他國家拋棄了它,而是因為它放棄了自己。

如果以嚴肅態度和戰略眼光審視中巴經濟走廊,它仍然擁有巨大的潛力。但要充分釋放這些潛力,巴基斯坦必須進行政治和制度上的反思。它必須放棄那些為拉選票而展開的華而不實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投入到那些需要耐心且往往在政治上毫無回報的工作,即構建可靠的監管框架、制定有效的產業政策,以及恢復投資者信心。

若想重振中巴經濟走廊,就必須對其重新定義:它不是中國單方面的援助項目,而是中巴合作項目。巴基斯坦需要為此提供清晰的規劃、切實的能力和堅定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