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擺脫中國的束縛:美歐宣布關鍵礦產協議

2023-04-19

2023 年 3 月 10 日,美國和歐盟宣布了一項協議,美國將向歐洲關鍵礦產提供優惠待遇,以防止雙方參與惡性競爭,以及更重要的是,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目前中國主導着許多此類材料的全球供應鏈,引發了對停供風險的擔憂。

馮德萊恩主席和拜登總統發表的聯合聲明,反映了對即將舉行的雙邊談判的積極態度。此次談判旨在解決與關鍵礦產相關的貿易障礙,突出在整個供應鏈中堅持提高環境和勞工標準的重要性。此外,雙方承諾保持各自綠色能源激勵措施的透明度,確保他們共同採取措施和共同利用資源,以實現零排放的共同目標,同時避免電動汽車領域的國家援助和補貼戰爭。

然而,由於雙方的程序錯綜複雜,談判可能持續數月,這有可能帶來重大改變,甚至阻礙協議的最終敲定。

美國和歐盟的擔憂,源於中國在稀土行業的重要主導地位。中國約佔全球稀土產量的 80%,為歐洲和美國分別提供 98%和 74% 的稀土。此外,建設新稀土礦場通常需要十年時間。

然而,當前的這份雙邊協議,是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領域裡值得注意的一個里程碑。過去十年,美國沒有重視與歐盟的關係,有時甚至還採取對立立場;現在,美國和歐盟正加深合作,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最終進入全新的相互理解階段。

該協議達成之前,雙方就制裁俄羅斯和支持烏克蘭達成了折衷方案,也表明他們在不斷強化合作,雙邊關係進入了新階段。同時,該協議表明雙方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經濟穩定和國際合作,希望避免最終可能導致兩敗俱傷的零和競爭。另外,該協議將導致中國對戰略原材料的依賴受限,可能加劇美中持續已久的競爭,並在理論上促使全球貿易關係進一步惡化。這可能引發中國的報復措施,尤其是考慮到中國幾乎壟斷了稀土供應鏈。

該協議的潛在影響仍不明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歐盟在對華策略上呈現出不同的策略,在全球問題上的立場也截然不同。對於美中貿易戰,歐盟總體上保持中立,而不是像和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一樣攜手對付中國。考慮到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緊張的貿易關係,這種差異具有重要意義。

儘管如此,如果美國成功說服歐盟對中國實施制裁,北京很可能採取報復措施作為回應,而這將削弱歐洲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因此,歐盟領導人敏銳地意識到需要對中國保持平衡的態度,承認中國在不同重要領域的合作夥伴、競爭對手和競爭者的地位。去年一月,馮德萊恩在達沃斯重申了歐盟對中國“去風險”而非“脫鉤”的立場。

在此框架內,美國採用一種戰略性的方法:從交易的角度,把和歐盟的每一次談判都視為說服歐盟和實施美國標準的機會。這些談判之後,觀察拜登對歐盟採取對華反制措施的期望程度,是有意義的。實際上,《關鍵礦產協議》簽訂之前,引起美歐分歧的最近一個問題與烏克蘭衝突有關。美國多次指責中國計劃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德國總理朔爾茨則對此公開否認。

儘管如此,美國在某些場合還是成功說服了歐盟成員國。例如,拜登和馮德萊恩會面的前一天,荷蘭政府表示他們將與美國步調一致,實施出口限制,限制中國獲得生產先進處理器芯片所需的關鍵材料。

儘管該協議存在益處,但最終協議達成之前,雙方輕微緊張的關係將持續存在,主要原因在於美國2022 年 8 月簽署的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該法案提供約3,690億美元的國家資金,用於支持清潔能源開發和減緩氣候變化,要求有資格獲得高達 7,500 美元清潔車輛稅收抵免的美國消費者購買“任何滿足某些關鍵礦產要求的車輛”,前提是它們“由合格的美國製造商製造,而不是由敵對外國實體製造或組裝。”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認為這些措施向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了過多優惠,稱其是“傾銷”,違背了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原則,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環境。事實上,鑒於汽車行業對一些歐盟成員國經濟的巨大貢獻,美方的措施引起了一些歐盟國家的深切關注,也就是那些依賴對華出口的國家。大眾汽車等品牌表示將等待歐盟對 IRA 的回應,同時暫停歐洲電池工廠的建設。歐盟企業可能裁員引發的擔心,加之不斷高漲的能源成本,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憂慮。

為此,歐盟在 2023 年 2 月 1 日公布了《歐洲綠色新政工業規劃》。該規劃有望簡化對綠色產業的補貼,促進歐盟範圍內大型跨境項目的實施,提供“可預測和簡化的監管環境”以及更好更快的融資渠道。此外,在不久的將來,歐盟將出台《關鍵原材料法》,旨在確保 2030 年時,開發歐洲 10% 的關鍵原材料以及處理 40% 的相關材料消耗。

由於談判獲得的更有利條件,歐洲的“目標關鍵礦產”將獲得 IRA 豁免,主要涉及適合美國稅收抵免的電動汽車的電池生產。同樣,為了解決未來在“各自的激勵計劃”上可能存在的分歧,美歐發起了“清潔能源激勵對話”。該對話“將成為歐盟-美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的機制之一,將促進在第三方非市場政策與做法方面的信息共享,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相關政策和做法。”

鑒於地緣政治環境的巨大變化,隨後出現的情況導致了當前的現實。

一方面,美國只是在消除一種不公正的做法,這是歐盟必須接受的一種策略,以防止歐洲公司受到傷害。無論如何,現在歐盟和美國之間的局勢已經有所緩和,雙方的關係似乎已經恢復和平。馮德萊恩在隨後的一份聲明中強調,該協議將使歐盟的關鍵原材料能夠享受美國的補貼計劃,“就好像它們採購自美國市場一樣。”

另一方面,中國在綠色能源政策方面絲毫沒有落後。通過提出“生態文明”倡議,中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設定了到2030年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然而,中國仍然大量補貼國有“能源敏感型企業”,扭曲了全球貿易。

當前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全球大國之間的姿態越來越強勢,歐盟迫切需要更強勢地表明自身立場。為此,歐盟可以考慮緩慢地將中國納入關於可再生能源和稀土的國家援助和關稅協議,這有可能加強兩個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甚至與美國的合作。此舉同時將加強歐盟作為一支自力更生、擁有影響力的全球地緣政治力量的地位,巧妙地駕馭中美之間的微妙平衡關係。然而,這在當下更像是一種理想主義的願望,而不是可行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