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危機之年——轉折點上的全球經濟展望

2023-03-03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 (Kristalina Georgieva) 表示,2023 年可能“是一個轉折點,通脹下降,增長觸底反彈”。她的這些預測是基於各類經濟假設。不幸的是,我們不再生活在那種經濟現狀下。

2015年以來,發達經濟體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制裁和軍事化,加之地緣政治,都推動着全球前景的演變,就像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樣。只要這些潛在條件普遍存在,通貨膨脹就會持續。

2023 年可能是一個轉折點。但並非格奧爾基耶娃期望的那種,而是一種消極的逆轉。

經濟不景氣推動全球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顯示,今年全球增速將放緩至 2.9%,但同時預計 2024 年將溫和反彈至 3.1%。但增長動力是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

2021-24 年,最大的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佔全球增長的份額將從 63% 攀升至 80% 以上。相應地,發達經濟體的份額將幾乎減半至不足 20%(圖 1)。

圖 1 全球增長,2021-E2024

圖1-中文.jpg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印度的 GDP 發展起點較低,現在仍然僅僅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可能損害出口,2023/24 財年,其經濟增速正從預計的 7% 放緩至 6.8%。然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是美國的四分之三;今年大陸的經濟增速(5.8-6.5%)幾乎與印度(6.0-6.8%)一樣快。

到 2023 年,中國和印度可能共同貢獻全球增長的近三分之一,而主要發達經濟體正在應對衰退。此外,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在全球增長中所佔的份額將逐步增加,而因為不斷蔓延的長期經濟停滯,發達經濟體的份額將繼續下降。

美聯儲構成全球風險

美聯儲不明智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損害了全球經濟前景,尤其是2021 年秋季以來。此前多年,它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多輪量化寬鬆政策;2021 年年中通脹開始攀升後,又誤讀了市場信號。同時,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淡化價格飆升的威脅,稱其是“過渡性的”。

這是一個致命的政策錯誤,所以我在一年前發出警告,表示美國的通貨膨脹是 2022 年的全球風險。僅僅一個月後,代理人戰爭就開始了,我預測世界經濟將不得不應對滯脹性衰退的風險,還有能源和食品通脹。正如他們所說,剩下的就是歷史了。

在 2023 年 2 月的會議上,美聯儲將利率上調至 4.5-4.8%,將借貸成本推高至 2007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最近,鮑威爾警告稱將進一步加息,似乎目標利率為 5.25-5.5%,有可能引發經濟衰退。

事實證明,通貨膨脹並非過渡性的,而且難以消除,持續時間久。由於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核心作用,美國發生的事情,其影響力不會局限於美國。

富裕經濟體的地緣政治衝擊全球增長

近期,美國股市跌至一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標準普爾 500 指數跌破 4000 點。通脹率在2022 年夏季飆升至約10% ,現在利率接近 5%,但今年1月僅下降到6.4%。

美國達到國會設定的 31.4 萬億美元債務上限後,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警告說,如果未能支付到期款項,“無疑會導致美國經濟衰退,並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當然可以規定新的債務上限,但不可持續的債務承擔將依然存在。

1 月份,歐元區銀行貸款在經濟低迷中再次下降,而現金和流動存款首次減少,這要歸功於歐洲央行 (ECB) 的快速加息。歐洲央行分析師強調,歐元區“對[烏克蘭]戰爭的影響表現出非凡的經濟彈性。” 但這種彈性難以捉摸,因為它也是基於大量舉債。

1 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小幅修正到 8.6%。這遠遠低於 11 月 11.1% 的峰值,但仍遠高於歐洲央行 2.0% 的目標。這很可能導致央行在 3 月中旬的會議上加息 0.5 個百分點。

在日本,通貨膨脹率在 2021 年秋季之前一直為負。到 1 月,飆升至 4.2%,這是1981 年 9 月以來的最大增幅。核心通脹率已連續九個月遠高於日本銀行 (BOJ) 的 2% 目標,這主要歸因於燃料和原材料成本的持續上漲。因此,市場越來越擔心日本央行新任行長上田一夫未來加息對全球債券市場的溢出效應(圖 2)。

圖 2 通貨膨脹率和利率:美國、歐元區、日本和中國

圖2-中文.jpg

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Difference Group

中國的經濟反彈抵消了美聯儲的風險

中國決策者開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新開放做準備時,許多國際觀察人士警告稱,這將引發通脹風險。但數字並不能支持他們的觀點。

1 月,中國的年度通貨膨脹率僅升至 2.1%。在春節假期和取消疫情管理措施的背景下,食品價格自然而然地升高,非食品價格也進一步上漲。儘管如此,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仍然只有日本的一半,美國的三分之一和歐元區的五分之一。

兩會前夕,中國領導人承諾實現更強勁的增長。隨着中國的重新開放,經濟復蘇正在成為一種態勢,經濟活動也在加快步伐。2023 年,中國的 GDP 增長速度可能飆升至 5.5% 至 6%;按季度計算,可能超過 6%。

在國內,中國重視有利於促進小康社會建設的社會政策,進而支持新興中等收入群體提升購買力。誤入歧途的美國貿易戰和保護主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國的外部風險,迫使中國政府強調自給自足的重要性。對於那些參與規模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 的經濟體來說,中國的溢出效應將是巨大的。

全球增長引擎沒有發言權

美國、歐元區和日本正在努力應對長期停滯,輸出已經失控的通脹。相比之下,中國的增長正在加速,通脹仍處於有效管控之內。中國的重新開放可能使全球 GDP 在 2023 年實現驚人的 1%的增速。

大型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是當今全球增長的引擎。目前,它們在全球增長中的份額超過 80%。雖然周期性衰退將在主要發達經濟體結束,它們的長期停滯才剛剛開始。未來十年,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增長差距不會消失,相反會不斷加深。

隨着長期停滯的不斷擴大,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長期經濟增速將接近於零。也許,這就是它們現在渴望動用地緣政治和軍事力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