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斯蒂芬·羅奇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中美科技戰陷阱

2023-02-06

技術是中美衝突的起點。對於美國霸權而言,它關乎地緣戰略力量的前沿領域,是實現持續繁榮的手段。對於中國來說,它掌握着大國崛起所需自主創新的關鍵。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正在進行的技術戰,很可能成為 21 世紀的決定性鬥爭。

華為是中國的技術領軍企業,迅速成為兩國技術衝突的對象。美國擔心它成為本國電信基礎設施的終極威脅,視之為現代版“特洛伊木馬”,認為其世界級的5G 平台存在潛在後門威脅。在微不足道的間接證據的支持下,包括一些與可疑後門無關的間諜指控,以及對其創始人任正非長期從軍背景的有罪推定,美國對華為的指控充滿虛假的敘述。

雙方爭論的真正問題,是“技術融合”這一模糊概念。具體來說,是先進技術可用于軍事和民用商業目的。美國當局相信,中國沒有加以區別。在他們看來,中國政府及其軍隊最終擁有國內技術行業的所有內容,從硬件和軟件,再到大數據以及對國內外人員的監控。對社交媒體平台 TikTok的抗議日益強烈,實質上也是基於這種看法。該平台在美國每月 擁有超過8000 萬的用戶。

實際上,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推行技術融合。多年來,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催生了許多本國最重要的、且具有廣泛商業適用性的技術進步。其中,包括互聯網、全球定位系統、半導體技術的突破、核能、成像技術和眾多藥物創新,尤其是新冠疫苗的開發。顯然,一個(陷入困境的)民主國家可以做的好事,卻不允許由中國共產黨管理的國家做。

華為威脅論只是美中科技衝突的冰山一角。出於國家安全目的,美國商務部會將部分外國公司列入黑名單,即所謂的“實體名單”。目前,已經將華為的供應鏈囊括在內,也包括一些監視新疆國內少數民族的中國科技公司。

與此同時,隨着《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實施,美國其實借鑒了中國的部分產業政策,接受國家干預,以支持技術創新。去年 10 月,更嚴厲的措施落地:拜登政府對先進半導體芯片實施了嚴厲的出口限制,其目的正是扼殺中國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方面的努力。

但美國的強硬政策可能弄巧成拙,因為在與中國的科技戰中,它重視戰術但忽視戰略。美國已經迅速認識到“網絡武器化”的力量:它可以扼殺跨境網絡連接的關鍵節點。這種方法,加之聯盟的“助攻”,是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對其實施嚴厲金融制裁的關鍵。然而,值得商榷的是:在控制複雜的跨國研究合作和現代技術的實體供應鏈方面,這種方法是否同樣有效。

更重要的是,壓榨對手並不能彌補國內的不足。鑒於美國的技術領導地位現在出奇地脆弱,該問題在美國尤為明顯。冷戰期間,美國對前蘇聯的技術威脅做出了強有力的回應,尤其是核軍備競賽和人造衛星引發的太空挑戰。然而,它此後便失手了:2020年,聯邦政府的研發投入下降到GDP 的0.7%,遠低於1964年1.9%的峰值。

近年來,美國對基礎研究的投資不足,而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泉。2020 年,基礎研究投資下滑至研發總支出的 15.6%,遠低於 2010 年 18.8% 的峰值。最近的努力也沒有明顯改變這一現狀。例如,《芯片法案》中只有 21% 的資金指定用於研發。

不出所料,中國一直在行動。本世紀初,中國僅有 0.9%的GDP 用於研發,約為美國 (2.6%)的三分之一。2019 年(有可比數據的最近一年),中國的研發支出占 GDP 的 2.2%,相當於美國 (3.1%)的 71%。在以STEM (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為重點的教育方面,美國也一直落後。相比之下,中國現在培養的STEM 博士數量遠遠超過美國。

在技術領導地位的關鍵基礎(研發和人力資本)方面,美國面臨著虧空,在某種程度上是國內儲蓄不足的結果,而這種不足導致了長期的貿易逆差。美國喜歡將自己造成的問題歸咎於中國。這只是一個借口,而不是一種戰略。

中國更具戰略性的做法並非沒有弱點,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雖然龐大的數據儲備意味着機器學習應用的巨大優勢,但如果沒有持續提升的處理能力,中國在該領域的進步最終將受阻。針對推動中國人工智能處理能力的先進芯片,美國發動戰術攻擊,其目標正是中國創新鏈條中的薄弱環節。中國明白這一點,並且可能以某種方式做出回應。

公元前五世紀,中國古代軍事哲學家孫子告誡說:“策無略無以為恃,計無策無以為施。” 大約 2500 年後,這條建議似乎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今天的中國繼續着力打持久戰,而美國對中國技術的戰術攻擊完全是短期行為。由於美國的政治體系不重視戰略,無法保證美國能在和中國的技術戰中獲勝。

斯蒂芬·羅奇,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任教於耶魯大學。最近的作品是《意外的衝突:美國、中國和虛假敘事的衝突》(耶魯大學出版社,2022年)。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The Sino-American Tech 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