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錯失良機的悲劇:新冠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經濟損失報告

2020-05-10
Dan.jpg

我的最新研究報告《錯失良機的悲劇》重點關注了“新冠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經濟損失”。由全球智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發佈的這份報告指出了我們在這場病毒戰當中錯失的機會,並從病例、生命損失和經濟損失等方面概述了由此而來的代價。

儘管中國及亞洲以外地區有過幾次早期動員的機會,但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沒有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保護經濟(其實是市場)”的徒勞之舉造成了災難性後果。然而,白宮仍在繼續壓制基於醫學證據的科學應對政策。

歐盟在對抗病毒方面則是有心無力。它沒有充分實現一體化,缺少共同的機構來做出有效應對。

四個被錯失的良機

從第一起記錄病例(2019年12月30日),到世衛組織宣布國際突發事件(2020年1月30日),疫情的震中是在湖北省武漢市和鄰近的中國省份。當時的中國、香港還有後來的韓國都動員起來抗擊病毒。

不過,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全球約有20個國家在這一期間也錄得第一起病例。白宮早就(1月3日)獲得了中國和其他早期動員國家有關抗擊病毒的信息,而歐洲的疾控中心才過了幾天就開始做風險評估。儘管如此,它們依然沒有進行動員。

這樣,它們錯失了重要的積極動員機會。

控制病毒暴發的第二個關鍵窗口期,應該是從世衛組織宣布國際突發事件(1月30日),到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3月10日)。其間,疫情的震中轉移到了歐洲,然後又轉移到美國。然而它們在大流行警告發出後的1-2周才開始全面動員,比中國和香港的積極動員晚了6-8周。

更糟的是,直到2月份,大多數國家才向世衛組織提供完整的病例報告,因而削弱了關鍵時刻的國際合作。準備不足帶來了新的困難,包括出現有缺陷的試劑盒,及測試的長時間延誤。與此同時,個人防護裝備嚴重短缺危及到一線醫護人員的生命。

美國的貿易戰使這些短缺雪上加霜。特朗普的白宮允許美國企業對外出口個人防護裝備,卻不允許中國企業向美國出口這類裝備。疫情應對的失敗還加劇了健康風險。各路媒體大肆炒作,但缺乏事實,製造了虛擬的“信息疫情”。反過來,許多國際觀察人士,甚至包括西方有名的報紙,卻展開一場反對世衛組織及其領導層的莫明其妙戰鬥。

這樣,第二個重要的動員機會也失掉了。算起來,它跨越了今年整個第一季度。

第三個失去的機會是在緩解危機方面。隨着疫情在歐洲持續擴大,震中轉移到美國,隔離和封鎖措施則遍及世界各地。也就是說,直到4月份,中國1月份推出的社交隔離措施才在西方廣泛實行。

事實證明,在滯後的動員和乏力的執行相對無效的地方,群體免疫就開始發揮作用。結果是,許多國家的疫情曲線非但沒有變平,反而膨脹了好幾個星期。為此,疫情將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並持續更長的時間,第二波疫情和殘留群體更可能隨後出現。而過早解除封鎖將加大人力和經濟成本。

隨着這類成本的飆升,一些政府的領導人試圖通過“偏執狂政治”來逃避責任。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的白宮要一味徒勞地怪罪中國,把中國作為政治權宜之計下的替罪羊。

加起來,我們上半年總共錯失了三次主要機會。

接下去,疫情震中將從發達經濟體,向醫療體系較弱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轉移。如果沒有適當的外部支持,其最終結果有可能是災難性的。

聯合國糧食救濟機構已經警告聯合國安理會,一場“全球人道主義災難”已迫在眉睫,它有可能使2.65億人陷入貧困,全世界都將感受到它的反噬。

這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我們有可能錯過的第四個重要機會。

高昂的人力成本,歷史性的經濟損失

在1月份的時候,中國共有7700多確診病例,歐洲只有10餘例,美國為6例(根據世衛組織數據)。

2月份到達頂峰以後,中國在第一季度結束時的確診病例為8.2萬例,而此時,歐洲和美國已經分別超過了42.5例和14萬例。

假設,目前這場全球大流行仍以類似的速度擴散,那麼到第二季度結束的時候,全球範圍內的病例總數有可能達到700萬至800萬以上。其中歐洲和美國總共為600萬例左右,中國則可能不到9萬。

如果沒有適用的疫苗和治療方法,人力成本將繼續攀升,直到2021年春或2022年初左右疫情曲線恢復正常。

即使以當前狀況為基準(IMF,2020年4月),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損失也將達到9萬億美元,比世界第三、第四大經濟體(日本和德國)的GDP總和還要多。

不過,IMF當前的基準不夠現實,因為它低估了疫情暴發前就已經存在的嚴峻經濟形勢的影響,這其中包括2008-09年的全球危機、2010年的歐債危機、2017-18年美國關稅戰導致的全球經濟復蘇落空,以及全球債務由此升至世界GDP的230%。

因此,讓我們來假設兩種更加現實的軌跡——大國衝突場景和大國合作場景。我們還要假設,就像許多分析人士和流行病學家目前做的那樣,2020年的疫情有可能時間拖得更久,2021年還可能暴發一場新的疫情,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然後,我們來關注一下這場“持續不斷的大流行(2020-21年)”的子場景,如果特朗普政府實施貿易戰威脅,這些場景是有可能成為現實的(表格)。

Dan.jpg

大國衝突場景假設疫情和經濟代價日益惡化。在這種情形下,疫情持續存在的風險將導致激烈的貿易戰和技術戰,並引發地緣政治“熱點”衝突和長達數年的全球性蕭條。與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不同,此次蕭條的前景將更加黯淡,因為早在這場全球大流行暴發之前,美國和主要西方經濟體的產出潛力已經長期處於停滯狀態。

在大國合作的場景中,疫情將明顯減弱,經濟成本將大大降低。在這種情形下,疫情持續存在的風險將比預期時間更長,但貿易和技術協議以及更多由外交驅動的地緣政治將推動經濟的復蘇。這似乎也是中國、歐盟和反對特朗普白宮的美國反對派們的首選路徑。

無端的悲劇

人們不願面對的真相是,假如那些遲到並且失敗的動員者能效仿早期動員者所採取的積極措施,數以百萬計的人本可以避免感染病毒,成千上萬的人本可以活下來。

在這場全球性的抗疫戰鬥中,政治化地壓制基於科學的醫療建議不應該有市場。對於這場全球大流行,沒有什麼是必然的,而事實將證明自滿的代價將非常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