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周小明 前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

中國會信守貿易協定承諾么?

2020-03-02
zhou.jpg

隨着傳播廣泛、極具威脅的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有人開始認為中國也許不會履行與美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尤其是兩年內在1997年水平基礎上額外購買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和服務。

疫情已經給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傷害。中國約1/3製造業產值蒸發,消費也面臨嚴重損失。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受疫情影響,中國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預計將下滑約2%。雖然部分損失很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得到恢復,但其他損失將是永久性的,如2020年第一季度餐飲和旅遊業超過1500億美元的直接損失,這相當於中國2019年第一季度GDP的4.6%。很多經濟學家預計,本次疫情爆發將令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損失0.5個百分點。

雖然疫情帶來了巨大挑戰,但中國政府意在信守承諾。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2月14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稱,中國準備實施協定,因為他認為該協定是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的。

為完成協議規定的購買目標,中國正在幫助美國公司重新恢復在中國國內市場的競爭力。除了今年早些時候取消針對美國禽類製品的進口限制外,中國政府還在上周宣布免除針對65種美國產品徵收額外關稅——這些關稅是針對美國“301調查”的報復措施。美國原油——2017年11月和2018年1月佔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近10%,但去年5月開始額外徵收25%的關稅後下降到零——預計可以重新進入中國市場,價值185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可以幫助中國完成部分2020年購買目標。棉花是另一項被列入免除關稅清單的產品,現在也有可能在中國市場佔據更大份額。

此外,為讓美國在中國有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很可能免徵更多美國產品的額外關稅。

得益於政府為抵禦經濟下行壓力所採取的強有力措施,預計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可能不會超過一年,隨着疫情好轉,經濟活動將很快得到改善。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回到正軌。

IMF的預測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即疫情將在第一季度得到控制。然而截至本文發表之際,依然不清楚疫情將在何時得到控制。因此,目前預計疫情結束還為時尚早。顯然,疫情持續的時間越久,對中國經濟的傷害就越大。

即便病毒在3月底得到控制,其短期影響也將傷害中國完成購買目標的能力——美國亦然。

從需求面來看,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美國進口的需求也將受到抑制。例如,由於疫情爆髮帶來的不確定性,加上航空出行需求下降以及公司購買新飛機的財務能力受損,中國的航空公司或許很難採購新訂單。中國對於機械和能源的需求即便不是完全消失也會因此減少。

在服務領域,貿易協定規定中國在2020年需額外購買128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但由於美國航空公司暫停飛往中國的航班——假設每名中國遊客的消費水平與2017年相比保持不變——2020年中國遊客在美國的旅遊消費預計將減少75.5億美元,與2017年相比下降21.4%。

從供給面來看,中國工廠推遲復工,加上運輸停滯,將嚴重傷害一些美國製造商,妨礙它們提高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努力。自1月23日起,中國已經基本進入停工狀態。雖然很多公司在春節假期過後的2月9日復工,但大多數生產商依然未能恢復正常。僅有約1/3的中小企業復工。

這將嚴重破壞依賴中國零部件或基礎原材料的美國生產企業的供應鏈。中國是美國電子和汽車行業零部件的頭號供應商,例如2018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零部件價值高達110億美元。有數據顯示,美國信息技術和汽車行業零部件有15%依賴中國供應商,而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零部件對中國的依賴更是高達50%。隨着美國生產商面臨零部件短缺,它們增加對華出口的能力也將受到影響。

疫情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影響阻礙着中國實現購買目標。其結果就是,雖然中國秉承最大的善意,做出最大的努力,但我們幾乎不能排除中國無法兌現承諾的可能性。現在的問題不是中國是否有意願,而是中國是否有能力信守承諾。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規定,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履行協議,雙方將展開協商。鑒於本次疫情的性質,以及世衛組織已將其宣布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一條款或許頗具先見之明。

美國是全球首個從湖北武漢撤走外交人員的國家,也是全球首個發佈針對中國旅行禁令的國家,雖然世衛組織建議無需這樣做。這些行為說明華盛頓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和不可控性。

此外,美國一些高級官員似乎也意識到了疫情帶來的複雜性和難度。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首席經濟顧問拉里·庫德羅就曾暗示,履行貿易協定或許會花費更長時間。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也暗示,疫情或許會導致2020年農產品購買額減少。

基於這些針對疫情的反應,我們或許有理由認為,如果北京不得不啟動協商程序,華盛頓不會對此心懷不滿。但華盛頓似乎不願接受任何削減北京承諾的提議。美國農業部長索尼·鉑杜近期告訴記者,如果中國不履行承諾,美國將徵收關稅。

的確,如果中國未能完成購買目標,華盛頓不會對此表示理解。很多觀察人士指出,華盛頓似乎急於趁中國因冠狀病毒危機落難之際獲利。過去兩個月,華盛頓加緊了對中國的攻擊,稱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威脅”,同時通過涉疆涉藏法律,繼續展開對華為的全面攻擊,把更多中國公司列入所謂的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並認定中國媒體是需要受嚴格管控和限制的外國代理人。

這些行為擊碎了兩國借疫情之機緩和敵意、抗擊共同威脅的希望,也再次證明政治考量在華盛頓優先於一切。有鑒於此,只要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地緣政治競爭對手,它對中國無法實現購買目標的回應就註定要取決於其國內政治或地緣政治考量。

但探戈需要兩人共舞,貿易協定的履行也需要中美兩國本着互相理解和支持的精神協同合作。希望華盛頓會沿着這種思路扮演好自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