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徐賽蘭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企業外逃:公司正在逃離中國與貿易戰

2019-09-18
o.jpg

對於遷出中國的企業來說,美國徵收的高關稅是業務轉移的主要原因。企業外逃是切實存在的:美國、歐洲、日本和台灣的企業正在拋棄它們在中國的工廠,因為成本變得過高,已無法保持盈利。這種轉移給轉型中的公司帶來了新的成本和複雜性,但卻沒能成為一種有意義的手段,來應對中國的強制技術轉讓,並使企業重回美國。其結果是,貿易戰已經演變為一場針對全球化的戰爭,一場針對中國的經濟戰。

企業被迫過早遷出

對企業來說,如果新的運營地區有足夠的基礎設施,來提供合適的生產環境,那麼轉移到另一個國家才是有意義的。那些回到日本和台灣的公司在自己的家鄉有完善的道路和電信系統,儘管這些因素有可能導致更高的生產成本。而那些轉移到越南和泰國的公司,則面臨著更糟糕的條件,以及生產成本的可能上升。

越南缺少交通基礎設施、供電網絡和城市基礎設施。胡志明市和河內的交通擁堵嚴重。政府的資金和規劃都不足以提供充分的資源,來改善基礎設施環境。據估計,該國未來十年需要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4000億美元。然而,腐敗與技術不足使這一切無法實現。

泰國的基礎設施比越南好,但它在進一步推動基礎設施發展時遇到了瓶頸。這是因為中央政府審批項目需要很長時間,而地方政府又沒有能力完成建設計劃中的基礎設施項目。在泰國的政治精英看來,基礎設施項目是長期的,而他們的任期也許是短期的。

隨着企業為了利用亞洲的供應鏈而向亞洲發展中國家轉移,它們正面臨著種種挑戰。在越南,企業很難為工廠選址,港口也難以協調集裝箱船的運輸。即使在中國工資上漲之後,泰國的勞動力成本也還是高於中國。試圖遷往印尼、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的公司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在柬埔寨,上個季度檢查的所有貨物中,幾乎有一半不符合檢驗標準。

這意味着,貿易戰正迫使一些公司過早地將生產轉移到吸引力較低的地方。為提高盈利能力而向國外轉移業務是一回事,因為核心國家反自由貿易立場的併發症,導致企業從已經站穩腳跟的地方遷走,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到目前為止,由於關稅的提高,生產卡洛馳(Crocs)、倫巴(Roomba)吸塵器和雪人(Yeti)啤酒冷卻器的公司都在遷出中國。

企業迴流並不成功

的確,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公司已經計劃離開中國。雪地摩托製造商北極星(Polaris)和兒童服裝公司卡特(Carter's)正遷回美國。然而它們只是極少數,大多數離開中國的公司則試圖在其他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重新落腳。

貿易戰並沒有促使企業像特朗普總統在競選中承諾的那樣,集體返回美國,這是因為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遠高於其他任何地方。中美之間關稅所起的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供應鏈移出中國,同時使繼續在中國做生意的企業成本上升。這對美國的跨國公司不利,從長遠來看也將損害中國的經濟基礎,因為已經離開這個亞洲國家的公司不打算回來了。

針對全球化的戰爭,針對中國的經濟戰

特朗普的貿易戰是針對全球化的,特別是針對處在全球化進程中心的中國。特朗普大肆抨擊中國的對美貿易順差,彷彿這種順差一件壞事,而不是說明中國不過是美國的主要生產國。其原因,是他不懂驅動全球化進程的經濟學。

中國一直是全球化進程的典範。當然,中國強制技術轉讓的做法應該受到譴責,但作為這種做法犧牲品的公司,卻很少有哪家真正相信貿易戰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況且,企業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之際向周邊國家轉移,會使中國面臨更低的GDP增長速度,從而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特朗普對中國的窮追不捨,實質上是對一個以往經濟表現亮眼的國家發動的一場經濟戰。作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國與美國有意識形態和制度上的差異,但這些差異正是美國公司在中國外包業務時希望利用的。較低的強制監管水平、較低的成本、善待自由貿易的穩定政權,正是這些因素將跨國公司吸引到了中國,然而特朗普卻改變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