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永 中國國際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特朗普單邊加征關稅的破壞性

2019-08-12
a.jpg

 中美上海磋商結束48小時不到,特朗普總統便宣布對剩餘3000億中國產品徵收10%的關稅。這不僅使美國人感到意外,也讓世界感到震驚。

美式霸凌的延續

回顧中美經貿磋商的過程,這是美方第四次出爾反爾,第五次單方發起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美方如此出爾反爾,肆意加征關稅,目的或許是極限施壓,在中國身上榨取“霸凌紅利”。

從過去一年多與美國打交道的經驗看,中國十分熟悉美國打談結合的套路,這是其“交易藝術”的基本邏輯。此次中方的反應是處變不驚。

此輪加征關稅的破壞性

每一次美國出爾反爾,都是中美經貿磋商進程的倒退。而此輪加稅,將覆蓋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其效果更具有破壞性。

一是破壞了兩國首腦大阪G20會晤的共識。事實上,這是阿根廷兩國首腦會晤後第二次美方違反共識基礎和不加征關稅的承諾。

二是削弱了中方在5月磋商中斷後對美國重新建立起來的脆弱信任。信任的基礎是保持承諾。未來經貿磋商,美方如何重建信譽基礎?

三是破壞了美方談判團隊的形象,他們在談判桌上的信譽和承諾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美國是要報復自己嗎?

在前幾輪加稅過程中,美方設法避免對涉及美國百姓民生的中國產品徵稅。這沒有錯,貿易衝突不該影響無辜美國國民。但大量事實證明,美國的業界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此輪新加關稅,將無疑對美國消費者錢包產生影響。消費者要為加稅買單,因為剩餘的3000億中國出口產品以消費品為主。

有研究表明,受此輪關稅的影響,美國每個家庭將要為關稅多付出900到1270美元。在某種意義上,美國是在徵稅懲罰美國的消費者,而不是中國。美國消費者會表達不滿。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中國不斷在中央和地方層面探索降低貿易緊張局勢影響的措施和政策,市場多元化已經在對沖對美貿易的損失。新關稅對中國的影響仍在可控範圍。

農產品占什麼地位?

特朗普幾次發推文,抱怨中方沒有從美國“偉大的農民”手裡採購農產品。但別忘了,農產品一直在中國的購買清單中。

海湖莊園兩國首腦會晤,中方承諾恢復美國牛肉進口。特朗普2017年訪問中國,見證了價值2535億協議簽署,裡面有大量關於美國農產品的採購安排。2018年6月,在第五輪高層經貿磋商結束後,中方再次承諾採購美國農產品,同時也包括能源產品和其他製造及服務產品。遺憾的是,這些中方的善意舉動,都被美方單方拒絕。

事實是:,不是中方不願意購買美國農產品,而是美國不斷推翻自己的承諾先後四次對中國產品加稅。這第五輪加稅是在為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創造有利條件嗎?除此之外,美國還製造了其他的問題,如貿易磋商以外的技術及安全問題、把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等。

美國大選背景下的中美經貿磋商

有分析家認為,特朗普為了贏得大選需要和中國達成協議。事實上,特朗普可能已經放棄了對中美兩國以及世界都有好處的達成協議的努力。

每個人都知道貿易戰的負面後果,特朗普也知道。但“再次當選”被特朗普放在優先位置。為此,他營造選民對中國的敵對情緒,然後再做一件每個人都會認為錯誤的事,即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

他算計的是雙保險棋局。如果能達成協議,是他的功勞,選民會支持。如果不能,他預計民主黨候選人會試圖糾正他的關稅錯誤,反而陷入他的反華陷阱。但這是以美國經濟風險為代價的。

中美貿易摩擦已經被異化成特朗普贏得大選的政治籌碼。如CNN記者馬特·艾甘在報道中所警告,“特朗普在用美國經濟玩一場危險的遊戲”。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會對世界經濟產生破壞效應,無人能從中獲利。

未來會怎樣?

美方一直在追求“不平衡的”協議,且向美國傾斜,背後是政治考量。寄希望於關稅的刺痛來逼迫中國屈服是無用的。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言,中方不接受任何極限施壓和恫嚇訛詐。

美方所作所為提前消費了美國的信譽,危及未來的談判前景。中方對中美經貿的立場依然不變: 談,大門打開,打,堅決奉陪到底。

庫德洛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在關稅生效前,仍然有計劃和中方在華盛頓面對面磋商。現在,球在美國的場內。但繼續危險遊戲的不會修補破壞性後果的。美國拿什麼來重新回到談判桌?讓我們系好安全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