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經濟放緩的原因及中國的對策

2019-03-05
d.jpg

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最近幾周成為新聞頭條,讓人們愈發擔心看上去不可捉摸的中國經濟出現斷裂。據BBC報道,中國股市在2018年結束時縮水28%,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蘋果,這家投資者和消費者心目中理所當然實現增長與成功的公司今年1月第一周宣布未達到預期銷量。通用汽車、福特、積架和百度等公司也是如此。

《福布斯》報道稱,中國的經濟衰退是一場“深刻而複雜的轉型”,必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中國的生產力多年來急速增長,它的勞動力比從前更強大且更具備更高的技能,技術水平加速提升,資源和投資配置也更高效。上世紀70年代末的經濟改革極大改變了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大部分農業勞動力開始逐漸向城市轉移,最初只有2%的年輕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到2016年這一數字已經提高到30%以上。

隨着市場從由政府主導資金分配轉向更多由價格來主導,私營部門獲得蓬勃發展,目前已經佔有總投資的2/3。與投資增長相伴而來的是擁抱新技術的機會。對外交往通道的放開使外來直接投資推動了經濟改革和創新。中國經濟中所有這些相對新的經濟活動,都導致了出口的增長。IMF的數據顯示,30年來中國年均出口增長速度達到17%,中國由此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事實上,據BBC報道,中國在當前全球經濟活動中所佔的份額已經達到19%。

城市化和教育的飛速發展多年來推動着經濟的增長,但自2012年以來一直在放緩。出口大幅增長也不可能再持續更長時間,因為它不可能超越全球經濟的增長。事實上,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在減速,目前年增長率為6.5%。隨着與美國的貿易戰愈演愈烈,預計增長速度還會繼續下降。由於貿易戰和商品價格疲軟,工廠的生產和新訂單已經減少,工廠利潤三年來出現了首次下降。工廠工人開始難以找到工作,他們這些困難歸咎於美國的關稅和中國整體經濟的放緩。

而另一方面,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卻認為無需擔心經濟減速,表示儘管中國經濟確實面臨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等風險,但經濟增長數據(2018年為6.6%)仍然“相當亮眼”,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點應該是“質量和效率”。王岐山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講話時強調,“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下去,並且是可持續的”。與這一承諾同步的是,中國央行向國內銀行系統注入840億美元,“以提高流動性,增加經濟放緩形勢下的貸款”。此前被暫停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地鐵和其他軌道項目,至少獲得了1250億美元資金。新推出的債券發行配額和減稅計劃旨在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並為小企業、製造商和出口商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也在給以解決爭端為目的的談判讓路。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理乍得·尼爾表示,美中政策必須符合美國“眼下和未來”的最佳利益。他解釋說,我們的“責任是眼光必須超越當前的政治壓力”。特朗普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將3月2日定為達成全面協議的最後期限,儘管有傳言說這一期限將被推後。

所有這些都讓我們知道,雖然中國經濟放緩,它的高速增長已達飽和點,但如果只盯着GDP增長速度,並由此預測出更大的問題,則很可能是個錯誤。從大局看,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GDP實際增長10%,為中國經濟增加了6060億美元,而2017年的增長率是6%,卻給經濟增加了12020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0%的時候多一倍。正如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喬治·馬格納斯所說,“我並不覺得現在有誰認為中國經濟將從懸崖墜落,只不過是,所有一切都大大低於過去十年或更長時間的超高水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