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東盟能將地緣戰略及科技衝擊轉化為機遇嗎?

2018-09-14

東南亞國家聯盟是否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在當今的區域和全球變革中繁榮發展?雖然全球經濟仍在大規模擴張,但破壞性的經濟、地緣戰略和技術力量有可能威脅東盟近年所取得的成就。為圖生存,東盟成員國必須就共同體在地區事務中的作用做出重要抉擇。有了正確的選擇,該地區就可以把干擾轉變為有抗壓能力的未來。

過去50年東盟經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轉變。一個上世紀60年代充滿動蕩、衝突的欠發達地區,如今已經成為相對和平並且在經濟上取得成功的地區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東盟國家為共同體建設所做的努力,不過,該地區也從二戰後的全球架構和組織機構中獲益匪淺,是它們促進了投資流入和對外出口。

今天,這種全球背景正處在深刻的變革之中。自由開放貿易的好處受到質疑,國際機構受到挑戰,新的地緣政治力量興起,全球經濟雖然起伏不定但仍在向新興市場進一步傾斜。所有這一切,都為如何組織和管理這個世界創造了的建立新的競爭性願景的機會。

除了地緣政治方面的不確定性增加,東盟國家還必須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挑戰。人工智能、機械人、精準醫療和無人駕駛汽車等技術的指數級發展正改變着經濟、企業和社會。

東盟成員國將強烈感受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試想未來的就業,東盟每天增加1.1萬適齡勞動人口,而且未來15年會一直以這種速度增加。但在勞動人口擴張的同時,許多現有工作崗位將被智能自動化及人工智能取代。依賴勞動收入的稅收體系將面臨壓力。從東盟成員國必須為再培訓勞動力和興建新一代基礎設施增加投資的一刻起,它們的國家預算就要受到挑戰了。

或者試想未來的製造業,3D打印和廉價工業機械人等技術可以生產出小批量、高度定製的產品,而不是生產大批量統一產品。對東盟來說,從統一的全球供應鏈向地方化生產體系的這種轉變,有可能嚴重影響它的出口收入和與之有關的投資。

面對這些顛覆性轉變,東盟必須強化其共同體意識。經濟上,建立真正的單一市場可以加強區域適應能力,因為東盟有6.3億消費能力快速增長的人口。充分發揮東盟經濟共同體的作用是關鍵。憑藉強大的區域市場,東盟可以主宰自己的經濟命運,而不是依賴外部市場需求,同時也會更好地抵禦潛在的貿易保護主義衝擊。

創建一個面向服務業的單一市場將至關重要。尤其是,東盟成員國必須要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要解決數據使用管理規則的統一化等問題。包括數字平台、大數據分析和雲服務在內的新技術不能識別國界,而且只有大規模運作才能發揮最佳功效。有了單一數字市場,東盟就可以在金融、醫療、教育和電子商務領域發展真正的泛區域服務。

當然,東盟不應該建立一個與世隔絕的堡壘。其實東盟長期以來一直以“開放的地區主義”受人稱讚,它是在不歧視非東盟經濟體的同時追求成員國經濟的一體化。這種做法從一開始就是東盟經濟戰略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也沿用到了即將達成的由東盟、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強化政治-安全共同體意識同樣重要。由於全球治理框架受到挑戰,東盟成員國要想讓這個世界支持它們的利益,就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單個東南亞國家力量有限,但這些國家加起來幾乎佔到全球人口的1/10和全球GDP的5%。

從歷史上看,東盟為促進區域關係發揮了關鍵作用,因此產生了在亞洲的“東盟中心地位”概念。1993年,東盟建立“東盟地區論壇”,以促進有關政治和安全問題的對話,論壇如今有27個成員。2005年,東盟創設了東亞峰會,到現在已經有18個成員。

不過,地緣政治環境此刻正在發生變化。由於其他大國崛起,東盟有可能喪失對區域共同願景的集體承諾和在地緣政治問題上的共同立場。許多觀察人士認為,其他國家正培養個別東盟國家在投資、貿易和援助基礎上的依賴性,從而破壞東盟的一致。除非東盟保持集體團結,否則它將失去召集區域行為體、調解糾紛、塑造國際行為準則和互動的能力。

所謂東盟方式,其特點是在共識的基礎上決策,以及奉行不干涉政策。這種方式對東盟行之有效,放棄它是不明智的。但東盟要想在地區事務上以強有力的聲音說話,而不是讓內部的不同聲音阻礙東盟採取集體立場,它就需要重新省思。鑒於現有的全球制度正經受挑戰,而亞洲在全球事務中崛起,東盟必須加強自己影響這場辯論的能力。

世界經濟論壇東盟峰會將於9月11日至13日在越南河內舉行,這為東盟重新評估自我提供了機會。在一個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東盟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強化其共同體,進一步致力於一體化與協作。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Can ASEAN Turn Geostrategic and Technological Disruption into Opportunity?”(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