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斯蒂芬·羅奇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經常賬戶很重要

2018-08-29
3.jpg

在日益相互關聯的全球經濟中,跨境貿易和金融資本的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經常賬戶餘額,也即一國投資和儲蓄之間的差額,是理解這些聯繫的關鍵。經常賬戶狀況的差別告訴了我們很多有關全球失衡的信息,這種失衡往往是危機的先兆。

像我們如今在世界各地見到的那些貿易衝擊,也大抵是同樣的情況。經常賬戶的差異常常會讓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作對。

擁有經常賬戶逆差的經濟體通常受累於國內儲蓄的不足。在缺少儲蓄,但又想有投資、消費和增長的情況下,它們別無選擇,只能從別國借來多餘的儲蓄。這樣一來它們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常賬戶和貿易逆差就上升了。擁有經常賬戶盈餘的國家則恰恰相反,它們是苦於消費水平低、儲蓄過多和貿易存在長期順差。

對於這種狀況的出現應該指責哪一方,人們長期爭論不休。是應該指責為了支持經濟增長而大量提取別國儲蓄的逆差國,還是應該指責為了增長而跑到外國市場上銷售產品的順差國呢?這種相互怪罪長期以來一直是國際經濟政策和貿易緊張爭端的核心,今天它的爭議性更加突出。

美國是世界上經常賬戶失衡最嚴重的國家。自從1982年以來,除了一年之外美國始終是逆差國。唯一例外是1991年,當年外國對美國波斯灣軍事行動的援助讓美國有了少許盈餘(GDP的0.05%)。

從2000年到2017年,美國經常賬戶逆差累計達到9.1萬億美元,比德國、中國、日本這三大順差國同期加起來的8.9萬億美元盈餘總和還要多。

不少觀察人士認為,通過保持大量經常賬戶逆差,美國為世界其他國家貢獻良多。換句話說,美國為苦於國內需求不足的有巨額盈餘的國家提供了幫助。而包括我在內的其他人,則對美國長期以來的過度消費偏好,以及順差國在其中所起的推波助瀾作用,持更為批評的態度。雖然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我更擔心的是美國不穩定所產生的影響。

美國經常賬戶逆差的核心,是它消費在先儲蓄在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深深紮根於美國的政治經濟。長期以來,美國的稅法一直偏重於低儲蓄和借債消費,抵押貸款利息減免、沒有任何增值稅或全國性銷售稅、缺乏儲蓄激勵措施等問題尤其突出。

近年大量資產泡沫所帶來的財富效應也是如此。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美國的資產依賴型經濟,以及同樣有害的由泡沫化抵押品支撐的槓桿周期,這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在美聯儲過度寬鬆政策的扶持和慫恿下從來沒有停止過。當泡沫化資產市場可以發揮作用的時候,為什麼還要把收入中的一部分儲蓄起來呢?美國經常項目逆差的核心問題就是,基於資產的儲蓄比基於收入的儲蓄更受人們青睞。

那些順差國很樂意搭上這趟順風車。美國的消費狂潮建立在流沙之上是無關緊要的。擁有巨額盈餘的國家出口過快增長,使全球最大消費國的過度消費成為可能。

中國的情況尤其如此。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刺激下,中國出口佔GDP的比重增長了六倍,從1980年的6%上升到2006年的36%。

與美國的巨額經常賬戶逆差相對應的是,中國經常賬戶從1980年的相對平衡(GDP的0.1%),上升到2007年危機之前巨額盈餘已經佔到GDP的9.9%。主要發達經濟體也一樣,雖然不是那麼極端。德國出口佔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19%上升到2007年的43%,同期日本從13%上升到17.5%。

在許多方面,順差國和逆差國之間的利害關係最終會發展成為成熟的相互依賴。但隨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音樂停止了。從那時起,逆差國與順差國摩擦加劇,到如今有可能爆發全面的貿易戰。

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政府在斷言美國受到巨額貿易逆差傷害時扮演了充滿敵意的角色。然而事實上,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由美國國內儲蓄長期不足所導致的。儘管政府最近向上調整了依然低迷的個人儲蓄率,但影響經常賬戶的美國全國儲蓄率仍嚴重不足,在2009年到2017年的危機後時期,按凈值計(經過貨幣貶值調整)平均只有1.9%,與20世紀最後30年的平均6.3%相比,不到它的1/3。

未來幾年,龐大且不斷增長的聯邦預算赤字只會使這一問題更加嚴重。人們責備中國,但他們忽略了明顯而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近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已經大幅下降,從2007年佔GDP的9.9%降到了2018年的估計1%。2017年,中國的經常項目盈餘為1650億美元,遠遠低於德國(2970億美元)和日本(1950億美元)。

隨着中國繼續推進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再平衡,它將從存款過剩轉變為需要吸收存款,它的經常賬戶極有可能出現永久性逆差(實際上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錄得小額逆差)。這樣一來,動輒逆差的美國只能有一個順差下降了的國家,來為它儲蓄短缺、消費過度的經濟提供增長所需要的資金。也許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可以後來居上,填補這一空白,但考慮到特朗普政府現在欲擺脫全球化,這似乎越來越不可能了。

歷史表明,經常賬戶失衡最後的影響至關重大。一個依然失衡的全球經濟也許要在未來幾年被迫重溫這一痛苦的教訓。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The Current Account Count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