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美貿易談判將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過程

2018-05-23
4.jpg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代表團訪美預示着新一輪迴合中美經貿磋商正式啟動。磋商能否為幾個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降溫並成為轉折點,目前看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當前中美經貿關係正處於十字路口,當然也是十分重要且十分危險的十字路口。過去幾個月,中美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特朗普政府加緊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施壓,從最初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面板、鋼鐵和鋁加征關稅,到要對1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從以中方侵犯美國企業知識產權為由提出限制中國在美投資,再到進一步升級到芯片等特定產品的出口管制。這一切讓未來的形勢變得更加不確定。

本質而言,中美之間的分歧有多少是貿易問題的政治化?有多少是真正的利益衝突?特朗普一直指責中國佔了“便宜”。然而,美國從來沒有在全球化以及中美經貿關係中“吃虧”。最近十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年均增長11%,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均增速為6.6%。美對華貿易為美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據美方統計,中國是美國除北美地區外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2017年,美國對中國出口比2001年增長578%,遠高於同期美國對全球出口112%的增長幅度。目前,中國是美國飛機、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是汽車、集成電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出口的62%大豆、17%汽車、15%集成電路、14%棉花銷往中國,波音公司生產的客機約1/4銷售給中國。近年來,中國也成為推動美國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中美這種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卻越來越變了“味道”。去年年底以來,特朗普政府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戰略報告》將中國描述為“戰略競爭對手”。事實上,當前中美貿易爭端早已超越了貿易範疇。按道理講,在針鋒相對的貿易爭端中,對手希望能夠增加出口並減少貿易逆差。但讓人不解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恰恰相反:削減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供應。這表明特朗普政府的真正目的似乎並不是或者至少不限於減少貿易逆差,而是着眼於中國的高科技和有競爭力的產業。

特別是近年來,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顯著加大對中國投資的審查,利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中國在美投資設置更多的限制。去年11月,美國政府又提出《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擬對涉及中國的交易進行更嚴格的審查。今年一季度,特朗普總統對中國展開301調查,調查結果當中四項內容的前三項都與投資相關:一是不公平技術轉讓;二是歧視性技術許可;三是政府指導或便利企業收購美國企業以獲取尖端技術和知識產權;四是侵入美國網絡竊取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基於此,美國政府考慮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案》(IEEPA),賦予總統限制在美投資的自由裁量權。

正如美國前財政部副部長羅伯特·金米特所說,當前美國對中國投資嚴加監管的深度與廣度是前所未有的。商務部部長羅斯也表示,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改革已經將外資投資審查提到政治高度。相互信任是建立中美互利共贏經貿關係的基礎。過去美國產業界和商界人士對華態度積極,也認為中國廣闊的市場和改革開放能為跨國公司帶來更多利益,因此心態比較開放。然而我們在與美國產商兩界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當前他們對中國的評價越來越負面,認為中國市場越來越不開放。

在“開放”這個問題上美方依然存在不信任和誤解。“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這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是明確的。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的講話就對外開放提出了創造更有利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四方面措施,並承諾儘快使之落地。4月17日,中國正式公布了汽車、飛機、船舶業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的具體時間表。

去年12月,中國政府下調了187項消費品關稅,平均稅率從17.3%降至7.7%。其後三個月,中國一般貿易進口的相關貨物達345億元,同比增長20.1%,按新的低稅率征關稅額為8.8億元,比原稅率減征了16.8億元。

中美作為全球重要系統性經濟體,客觀上構成了全球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礎,中美結構性合作潛力更毋庸置疑。無論如何,中美之間大國經濟關係的複雜性、長期性都必須依靠重要的雙邊機制和多邊機制。不過,真正解決中美之間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和利益博弈問題,仍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談判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