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石油美元的壟斷開始失色

2018-04-16
4.jpg

3月下旬,正當國際媒體關注特朗普的關稅和貿易戰前景,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合約首次開始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INE)交易。這將推動石油人民幣的興起,促使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從而導致全球資產配置發生巨大變化。

今天的情況還遠不是這樣。美元和歐元仍占國際支付的85%以上,其次是英鎊、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人民幣(佔1%)(圖1)

圖1. 主要國際支付貨幣

8.jpg

資料來源: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2018年2月

伴隨對全球經貿環境的融入,中國如今也在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它已經是世界最大貿易國,擁有最多的外匯儲備,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由於中國進口着全球最多的大宗商品,它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必須要有以美元計價的中介。

石油美元的興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元成為世界主要貨幣,美國幾乎佔據世界經濟的半壁江山。在今天的國際支付中,美元佔到40%,而美國佔全球經濟的比重不到1945年時的一半。那麼,為什麼美國仍然受惠於這種“過度的特權”呢?這更多與石油美元有關。

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實際上把歐洲一分為二,會後,拖着病體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會晤了沙特國王伊本·沙特。羅斯福繞過上一任“宇宙主宰者”英國人,與伊本·沙特達成一個秘密協議,即華盛頓保證沙特的軍事安全,以換取可靠的石油供應。

儘管存在周期性壓力,但該協議在1971年發生“尼克松衝擊”之前一直有效。由於美國經濟前景堪憂,尼克松總統單方面取消了美元與黃金在國際上的直接可兌換,戰後國際金融交易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被基於自由浮動的貨幣制度取代。自此美元與黃金脫鉤。為防止美元邊緣化,尼克鬆通過談判達成了另一項協議,它確保沙特未來所有的石油銷售以美元計價,以此換取美國的武器和保護。在沙特帶領下,其他歐佩克國家也同意了類似交易,全球對美國石油美元的需求飆升。

美國和沙特的戰略夥伴關係經受了又一個40年里多次地區戰爭的侵蝕。2014年美聯儲着手為加息做準備,美元開始攀升(雖然比預期要慢),由於石油市場以美元計價,油價出現暴跌。為維繫舊的聯盟,特朗普總統與薩勒曼國王簽下1100億美元的歷史性軍售協議。

然而,由於1971年以來支撐美元主導地位的結構性條件不斷弱化,美元的覆蓋率正在下降。

“一帶一路”如何推動石油人民幣崛起

2016年加入IMF的國際儲備貨幣籃子後,人民幣國際化顯著加速。去年10月,中國設立了人民幣與俄羅斯盧布的交易同步交收系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希望以中國龐大的為期數十年、涉及數萬億美元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基礎,推出同其他貨幣的類似系統。

由於“一帶一路”擴大了亞洲、非洲、歐洲和拉美主要經濟體的互聯互通,其成員國也成為人民幣結算的備選者。去年12月,自從2010年代初期起就未在外貿交易中使用過美元的伊朗宣布將加入俄羅斯領導的歐亞經濟聯盟。該聯盟將在“一帶一路”、進而在以人民幣計價的支付體系中扮演核心角色。美國的地緣政治也促使這種趨勢加快。白宮中止美國給巴基斯坦的援助後,巴基斯坦政府宣布人民幣可以用於雙邊貿易和投資活動,這將為570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提供支持。

中國近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圖2)。對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拉克、伊朗和沙特等主要石油出口國來說,中國市場就代表着影響力。許多供應國要麼已經同意在對中國出口時用人民幣定價,要麼正在積極考慮之中(圖3)。同時像印尼這樣的大宗商品出口國也開始從事非美元貿易。

圖2. 美國和中國的石油進口(千桶/日),1980-2016年

9.jpg

資料來源:BP《2017世界能源統計年鑒》

圖3. 中國的石油供應國(佔總進口的百分比),2016年

10.jpg

資料來源: World's Top Exports,2018年3月

未來是屬於中國的。到2040年,中國的石油年需求量預計將增長30%以上,而美國則有望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因為它希望開發國內頁岩油產能。在沙特,美國的軍事利益即使佔上風,它的經濟利益也有可能受侵害。如果沙特決定讓部分石油出口使用人民幣,那就有可能引起更廣泛的改變。

即將到來的變化

由於在中國的石油進口中人民幣計價佔比越來越高,石油出口國將擁有大量人民幣儲備。這些錢要麼用來購買中國的出口品,要麼重新進入中國的金融市場。隨着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增加,美元在交易中的作用將減弱。

短期內,中國的體系還不太可能改變全球石油交易的方式。即使貨幣可兌換,國際投資者和能源交易商也必須對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的交易中心地位有信心才行。

長期看,只要中國繼續取消或大大減少對人民幣計價石油交易的資本管制,石油人民幣就意味着全球資產配置將朝着面向中國金融市場的範式轉變。2014年到2017年間,全球機構投資者對中國在岸證券的持有增加了兩倍。今後一兩年,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有可能被納入全球債券基準指數,大規模的重置資本將流入中國在岸債券市場。

一個重要的警告是,如果由於美國債務危機或特朗普出現重大政策失誤,投資者有朝一日失去對美元的信心,那麼向石油人民幣的漸進轉變就會突然加速,同時美元會更快地被遠離。

中國經濟的崛起已經是事實,即將到來的全球資產配置轉移不過是全球金融領域的正常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