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劉遵義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可靠嗎?

2018-01-30
S2.jpg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宣布,中國2017年GDP實際增長6.9%,比2016年的6.7%略有增加,也高於當年的目標增長率。這一消息受到世界多數國家歡迎,它標誌着中國終於成功過渡到“新常態”。但在某些方面,它也照例受到質疑,特別是因為最近內蒙、遼寧和天津濱海區主動披露說,它們曾經給經濟數據注水。

然而眾所周知,國家統計局對省、地區、市級表面上的統計數字並非照單全收,它對全國GDP的估算並不完全依靠地方統計。如果將各省GDP的加權平均年增長率同全國GDP年增長率比較,就會發現,自1993年以來,加權平均增長率一直比全國增長率高出幾個百分點(見圖1),這些在《中國統計年鑒》上都可以查到。季度數據(2005年以後均可查到)也有同樣的情況(見圖2)。這些圖表的確表明,國家統計局在編製全國數據前,總是要對地方數據進行校正。

圖1:各省加權平均年增長率與全國年增長率的比較

S3.jpg
資料來源: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9_1575351.html

圖2:各省加權平均季度增長率與全國季度增長率的比較

S4.jpg
資源來源: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9_1575351.html

各省加權平均增長率與全國增長率之間差異的趨同表明,地方數據並不可靠,有可能造假。地方或高或低篡改數據的動機是什麼呢?對新上任的地方黨委書記來說,當地GDP增長率是一個重要的政績指標。他或她要想升遷,就必須上報高增長率。但對快卸任的官員來說,例如因為到了年齡,他或她也許就不想誇大經濟成就,而寧願低報經濟成就,以減少地方給中央政府的繳納,為當地留下更多資源——他或她退休後有可能留在那裡。所以,“虛報”可能是雙向的。

人們可能猜測,為什麼上述披露恰恰發生在當下這個節骨眼上。一種解釋是,今年所有地方一把手將要換人,而新任命的官員有理由重新整頓,讓他或她能夠從較低的基數開始計算增長率。當然這有可能得罪前任,但如果前任已經由於其他原因,比如過去的腐敗,而陷入麻煩,那麼把所有過錯都推到他或她身上是再好不過了。這種策略就如同公司新上任的CEO會大筆銷賬,這樣,他或她更容易讓以後的業績顯得好看。

除了以上這些,還值得指出的是,就像美國各州GDP一樣,大家都知道各省的GDP實際上很難計算,因為省或州之間沒有海關的管控。由於跨省或跨州貿易不需要申報,所以一省或一州的凈出口是極難確定的。

雖然地方官員有偽造經濟數據的動機,但中央政府卻沒有什麼真正動機要偽造數據。其實,正如“大躍進”的教訓告訴人們的,虛假數據實際上會導致錯誤的決策。沒有證據表明1978年中國經濟改革以來中央政府層面系統性地偽造過數據,無論是誇大還是隱瞞。可能有不準、漏報和誤報(例如多報或少報了進出口),但不存在故意偽造數據。偽造公開發布的數據會給企業、家庭和各級政府提供錯誤信息。最大的風險就是讓人民對8%的增長率沾沾自喜,而實際增長卻只有4%,反之亦然。基於錯誤信息行事會給經濟造成巨大傷害,無論如何,偽造經濟數據對中國都沒有好處。中國經濟完全可以承受增長率低於6%。數據注水不僅搞亂敵人和競爭對手,也會搞亂盟友、朋友和同行。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增長數據平穩,這就是造假證明。對於何時應該認為數據過於平穩,並沒有公認的標準,但對中國這樣一個地理區域廣袤多樣的地方進行匯總的話,數據不可避免會呈現平穩,因為異常值都被平均掉了。數據平穩也可能不是造假,而是宏觀經濟管理的成功。

最後,另外一個人們常提到的懷疑理由,來自以現任總理李克強名字命名的“克強指數”。(但必須指出它並不是李總理髮明的。)該指數由中國的一些經濟觀察人士創造,它試圖通過對鐵路貨運量、耗電量和銀行放貸增長率的加權平均,來擬測中國實際GDP的增長率。有報道說,這些是李克強總理任遼寧省委書記時最看重的宏觀經濟運行指標,正如維基解密所說的他在2007年一次私人談話中告訴美國外交官的那樣。不過,該指數近年並不能很好地反應中國經濟,因為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中最重要的、增長最快的部門。2017年,中國的GDP按照生產部門大致分佈為:第一產業(農業)7.9%;第二產業(製造業、採礦業和建築業)40.5%;第三產業(服務業)51.6%。由於服務業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沒有太多機器設備,所以無需消耗大量電力,也不需要大量的貨物運輸來創造它的GDP。由於庫存少,其運營資本需求也相對較低。再者,中國產業部門的能效隨着時間推移越來越高,因此耗電量的增長不再是工業生產增長的理想指數,因為它沒有考慮到新產能的能效提高。這樣一來,基於“克強指數”的預測就有可能低估中國實際GDP的增長。

總之,儘管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遠不完善,但目前仍是人們所能得到的最可靠數據。也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國家統計局曾有意或者系統性地注水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