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吳建民 華美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採取切實可行措施讓美中貿易重回正軌

2017-09-28

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美中兩國可以打一場代價不菲的破壞性貿易戰,也可以協商出一個更好的替代辦法。讓貿易關係重回正軌不意味着解決所有矛盾,兩國在一些根本性領域也許永遠無法達成共識。雖然其他問題需要通過複雜的立法改革,或者通過多邊談判來解決,但也存在着兩國有着共同利益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有可能很快取得成效。

近年,高層干預為美國信用卡公司、美國的牛肉和轉基因大豆進入中國市場掃清了道路。與此同時,美國同意解除現行針對中國家禽的進口禁令。如果雙方專註於戰略性領域,創造適宜的條件,未來取得同樣進展也不無可能。以下是我對我們領導人當前可以採取哪些切實可行措施的建議,目的是扭轉惡性循環局面,重建信任。

措施一:從正確的數據着手

首先我們必須獲得正確的數據。在與中方的對話中,政治家需要了解並使用更細緻的數據,而不是盲目依賴過時的、更有政治圖謀的數字。2016年,僅iPhone就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結餘增加約170億美元。然而,正如我在本系列第一篇評論中所說的,中國的投入實際上只佔iPhone總價值的5%。

這些扭曲的數據必須被糾正。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是個精明的投資者,決不會基於錯誤的數字來作決定。作為政府中人,他的決定影響着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企業,為什麼他應該滿足於那些並非最準確的財務信息呢?數據扭曲已經成為大問題,不容再被忽視。我們必須有正確的核算方法。

在接下來的90天里,我籲請羅斯下令複審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用於計算貿易數字的方法。一個獨立的工作組應該對目前的統計工具進行審查,並提出修改建議,令貿易數字更接近實際情況。經合組織編纂的附加值貿易數據是一個有用的開端,如果政策制定者們想以精明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那麼掌握貿易逆差真實的規模與構成是至關重要的。

措施二:關注較易實現的目標,減少貿易壁壘

為迅速取得成果,表達善意,中國領導人應考慮在已經有意開放的領域加緊行動,允許國內有更多競爭。

電影和娛樂產業就是一個例子。暑期大片《戰狼2》打破中國票房紀錄,僅次於2015年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成為史上第二部單個地區票房超過8億美元的影片。這表明中國電影製作者終於能在國內發揮自己的力量,準備與美國影片競爭。因此現在正是增加中國年度進口片配額,迅速取得成果的好時機。

在美國優先事項清單上居高不下的另外兩個領域,是農產品和生物技術。加快批准產自美國的種子,將是中國努力讓監管審批流程透明高效的有力信號。同樣,繼續簡化藥品審批流程也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3月,中國宣布將允許外國公司在申批新葯時,使用來自國際的、多中心的臨床試驗數據,只要這些臨床試驗包括中國的研究點。這是一個大的進步,我建議中國儘快實行擬議規則,讓中國人獲得最先進的藥品和療法。

S1.jpg
圖片(蓋蒂圖片社)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應繼續並加快美國出口管制制度改革。正如我在之前的評論中所說,中國如今是許多高技術產品增長最快的市場,但美國的出口管制制度長期以來一直讓美國出口商處於劣勢。這個上世紀70年代設計的制度對飛機洗手間、剎車系統、螺栓等無關緊要的產品也有苛刻的許可證要求。

近年,奧巴馬政府在改革美國出口管制制度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我促請特朗普政府繼續這一進程,而不是設置更多障礙。一個機構間的工作組應與國會和行業合作,落實下一步改革:訂立單一的管製品清單,創建單一的聯邦機構,規定對受控物品進行定期審核以跟上技術的變化。這種改革將有助於美國公司保持對其他西方國家同行的競爭力,並在不損害安全利益情況下向中國出口非敏感高技術產品。

措施三:尋求非關稅解決方案,限制中國產能過剩的影響

鋼鐵及其他製造部門的產能過剩加劇了中國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順差,因為中國的生產商向國外卸載了多餘的庫存。解決資源配置不當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當此轉型期,我們不應用關稅來應對,而應該與中國一道尋找解決辦法,減少給美國帶來的負面影響。

鋼鐵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中國直接供應的鋼鐵只佔美國使用量的約1%,所以加征關稅對平衡對華貿易幾乎不起作用,相反會對美國消費者漲價。而作為回應,中國很可能也對美國的產品加征關稅。我要問問政府:為了一個1%的問題,傷害無數用鋼鐵製造產品的美國公司,傷害向美國出口更多鋼鐵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盟友,意義何在?

美國應該與中國一起尋求合作性的替代方案,如自願出口限制,而不是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1981年,日本同意把對美國的乘用車出口限制在每年168萬輛,並實施到1984年。這之後,日本又單方面實施了幾年類似限制。這些配額給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了重獲市場份額的空間,並促使日本製造商將部分生產轉移到美國。這些措施幫助避免了一場貿易戰,讓老百姓和企業界恢復了對自由貿易的支持。

我相信這種做法今天仍可取得同樣效果。不幸的是,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兩次拒絕中國提出的到2022年將鋼鐵過剩產能壓減1.5億噸的建議,儘管建議得到羅斯部長和其他高級顧問的贊同。總統應當重新考慮他的決定。對美國來說,得到產能切實被削減和自願出口限制這樣的結果,其實是筆不錯的交易。

S2.jpg
圖片(蓋蒂圖片社)

我還要促請中國無論如何都要繼續努力,進一步削減水泥、鋁等其他重工業部門的過剩產能。重污染產業不斷從國內有更高生產力的行業吸走資本,給環境和中國人民的健康造成了重大損失:空氣污染每年導致700萬人過早死亡,中國20%的農用土地被污染,60%的地下水不能未加工飲用。這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應該更多地讓這些行業里的公司退出市場。2016年中國法院受理破產案5665件,比上年增加54%,而這個數字應該進一步增加。中國還應該允許通過併購,包括外資收購進行整合。最後,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部的權力,使它在落實環保規則要求時發揮更大作用。2017年1月至7月,環保部開出1.16億美元的罰單,比去年有所增加,但對於一個有重度環境問題的12萬億美元經濟體來說,這還是太少了。

措施四:保護技術和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美中貿易關係中長期存在的問題,特朗普政府最近發起“301條款調查”使緊張關係進一步加劇。

在未來的日子裡,中國需要採取措施更主動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因為這也符合中國自身利益。中國不再是世界的低成本生產者,它的企業為了茁壯成長越來越需要確立技術和品牌。浙江的紡織品生產商很快就需要以自己的品牌向美國消費者出售高級襪子,而不是給沃爾瑪生產低成本、沒牌子的襪子。

如果不迅速改變,像手機生產商華為和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迅)三大科技公司這樣志在全球的中國科技領先企業,就會因為擔心在自己的國家裡知識產權被剽竊,而被迫把它們的知識產權轉移到其他地方,以保持技術優勢。目前中國的風投增長超過美國,去年創下310億美元歷史新高。投資者把資金投向與機械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教育、金融科技、醫療保健相關的初創公司,而全球已有2/3的硬件“獨角獸”公司(譯註: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新興企業)是來自中國。如果中國現在不採取積極行動,強化法律,嚴格執法,確保新創意受到保護,那麼所有這些有價值的知識產權都會面臨風險。

作為即時可行的措施,中國應在全國範圍擴大其知識產權法院體系,該系統已經在試點城市明顯改善了外資企業的處境。中國還應建立一個工作組,研究如何加強知識產權裁決的行政執法力度,尤其是當裁決涉及既得利益的時候。這些既得利益集團通常庇護本土企業,使之免受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懲罰。最後,北京應加倍重視新技術,如網上實名註冊或新的社會信用體系,以幫助起訴盜版者和他們的客戶。

措施五:維護投資流動

外國直接投資(FDI)與貿易往來密切相關,而且企業增加雙向投資的胃口不小。我們的領導人應當趕快回到談判桌前,簽訂雙邊投資協定(BIT),這個協定將只根據受限領域的簡短負面清單,清清楚楚地確立市場准入限制規則。與此同時,雙方應採取具體措施,營造積極勢頭,打消人們對安全與經濟風險的擔心。

中國已經認識到,必須加快外國直接投資管理體制的開放,維持來自美國和其他合作夥伴的投資。過去兩年來,中國對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它用一份列出限制或禁止特定投資的全國性負面清單,取代了原有的三種負面清單。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已於7月28日生效,但只略微增加了美國公司的市場准入。為表示誠意,中國應考慮單方面消除那些對美國具有重要意義的領域的障礙。

美國必須盡其本分,澄清本國限制部門的負面清單,避免投資審查過程更加複雜化。在美國新政府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已經變得異常拖沓和不可預測。財政部長史蒂夫·姆努欽必須確保外國投資委員會依然一致和高效,避免流程政治化。總統可以幫助填補相關高級政府職位,包括負責投資的助理部長。

美國應通過“選擇美國”項目,加倍努力將中國新的生產設施引入美國。這將帶來新工作崗位、稅收,給當地社區帶來其他好處。近年來,有三個大型中國新建工廠在南卡羅萊納州落腳:吉利控股的沃爾沃在建的價值5億美元汽車廠將僱用超過2000名工人;巨石集團投資3億美元的玻璃纖維廠將創造400個就業崗位;佳通輪胎已建造的佔地1100英畝的生產廠和配送中心將創造1700個新的工作。

措施六:中國資本參與“美國帶和美國路”

颶風“哈維”肆虐休斯頓帶來的混亂就是最新的提醒:必須升級美國的基礎設施了。這座城市降雨排水系統的不足和管道、水壩的老化已無法應付洪水,造成了死亡和大面積的破壞。我們亟需修補全國千瘡百孔的道路、橋樑和水壩,而政府應把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作為首要任務。

中國的資本調配可以提供幫助。中國的外匯儲備依然龐大,國家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正在尋找投資組合多樣化的機會。而且,中國企業在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方面,包括高鐵、公用事業和機場,都有着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術。美國聯邦和地方官員應探索公私合作及其他模式,在未來的時間裡允許中國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就業和培訓,為美國工人提供機會。

雖然我認為,專註於在亞洲建設一個現代的絲綢之路,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好的戰略,但中國應該記住,沒有什麼“帶和路”比“美國帶和美國路”更重要。中國和美國通過每年6500億美元貿易和600億美元雙向直接投資彼此緊密相連,還有什麼事情,要好過投資最具戰略意義的貿易投資夥伴並在美國社會建立起商譽呢?況且,中國正試圖遏止“非理性”、有風險的海外投資,而美國政府支持的基礎設施項目非常適合尋求低風險和穩定回報優質項目的中國投資者。

總之,美國和中國必須作出選擇,避免貿易戰,共同尋找能夠迅速見效的領域。雖然解決嚴重分歧需要時間,但也有若干領域可以在短期內取得實際進展。我們承受不起全球保護主義的惡性循環。讓我們重建信任,使美中兩國重新回到有利於兩國人民的建設性關係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