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債務風險到底有多高?

2016-06-03

對中國的債務風險,是當前國際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無論是IMF,還是國際投行等都認為當前中國債務風險很大。如果中國政府不能認真面對並找到好辦法,這可能成為引發中國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誘因。

比如,根據IMF最新金融穩定性報告顯示,在2871家非金融類企業樣本中,有590家企業(接近總數的20%)處於債務風險中。以此估算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存在潛在風險的貸款總額可能超過1.3萬億美元。

國際清算銀行估計,2015年9月底中國總債務率(債務總額/GDP)為249%,其中企業債務率為170%,政府債務率為40%,家庭債務率為39%。麥格里分析師維克托·什韋茨(Viktor Shvets)則估算出目前中國債務總額接近35萬億美元,總債務率為350%。這與中國“殭屍企業”過多有關。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彭斯(Michael Spence)認為,最近國際上更多地討論中國債務不可持續的問題是正確的。因為過高的債務會讓國家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並十分脆弱。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一項針對危機後債務發展趨勢的研究報告指出,自2008年以來,全球債務總額增加了約60萬億美元。從2007年以來中國的債務增長了三倍,其總債務率達到282%,比其他全球主要經濟體都要高。斯彭斯認為,一個國家的槓桿率快速上升,或無法產生足夠總需求來實現潛在增長的經濟,是相當危險的。

對於中國的債務風險有多高,各個不同的機構及研究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估算,其測算出的結論可能會不一樣。因此,對上面不同的研究者測算出的中國總債務風險,國內可能會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杞人憂天的事情。甚至有中國政府職能部門對國際評級機構降低中國的主權債務評級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並認為國際市場不了解中國,實際上當前中國債務風險不是那樣高。

不過,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下這樣的斷論未嘗過早。一是從2006年起到2014年底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增長2.6倍,其絕對和相對規模都比美聯儲要大。同時,在此期間中國銀行信貸擴張程度也是前所未有。這不僅在於從2009-2013年5年的時間裡,其總規模遠大於前60年總和,而且在於這種情況在今年1季度變本加厲,其社會融資規模總額、銀行信貸增長及個人住房按揭增長都創歷史最高水平。整個社會的信用過度擴張達到空前水平。

二是從中國銀行業的資產增長的情況來看,2008年底國內銀行業的總資產僅為62萬億元,而2016年3月底達到203萬億元,在7年多的時間增長了三倍。每年都在以17%以上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在2009年其增長速度高達27%以上。而銀行業總資產增長往往表現為信貸快速擴張。但銀行信貸快速增長,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隨着不少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及國有“殭屍企業”增多,國內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從去年開始已經浮出了水面。

三是這幾年來,國內企業債市場爆炸式增長,其面對問題與風險在顯現。從今年4月份開始,中國已經進入了企業債到期兌付高峰期,到年底將有4.12萬億企業債務規模,創歷史新高。由於目前有17隻企業信用債出現違約,這可能使超過百家金融機構深陷這波企業債務風暴當中。對此處理不好,同樣可能引發中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當然更為嚴重的是近幾年來,不僅中國銀行業的絕大多數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而且中國銀行業的絕大多數抵押貸款都與房地產市場有關。在房地產市場繁榮時,只要房價不下跌,銀行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都是優質資產,但如果房地產泡沫破滅,與房地產相關的債務風險立即會暴露出來。

還有,隨着中國債務不斷增長,私有企業領域的信心正在被逐步吞噬,而貨幣的流通速度在下降,企業勞動生產率在降低及利潤受到侵蝕,從而使得整個經濟增長下行更是嚴重。現實中的中國經濟正處於“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受經濟增長放緩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制約,中國只有徹底放棄當前以信貸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及“房地產化經濟”,才能讓中國經濟逐漸走出困境(5月9日人民日報文章有此傾向,政策能否落實尚不知道),否則中國經濟的債務風險會越來越嚴重,當前政府希望通過技術性方式,如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企業債轉股、債務證券化等,是無法化解當前中國債務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