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彬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研究員

中國經濟未來將步入階梯式L型增長階段

2016-06-02

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有關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爭論就不絕於耳,特別是近兩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引發了部分西方媒體“唱衰中國”的悲觀情緒,認為中國經濟將出現“斷崖式下跌”。然而,自今年一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運行形勢平穩,總體態勢符合預期,部分經濟指標出現回暖向好的趨勢,這又使一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將出現V型或者U型反轉。但是,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放緩及經濟韌性大、迴旋餘地強的特點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將走階梯式L型增長的道路。

未來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放緩符合內在經濟發展規律。縱觀當今世界各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發展歷程,在經歷了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後,都要面臨經濟減速換擋的過程。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已連續三十多年保持了年均9.7%左右的高速增長,然而目前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要素稟賦已發生了根本變化。(1)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近年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例持續下降,2015年15-59歲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已降至67.3%。與此同時,長期以來支撐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豐富廉價的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資源也基本發掘完畢。勞動力將變得更加稀缺,並帶動整體工資水平的上漲。(2)儲蓄率將高位回落。2015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2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16.1%,“銀髮時代”的到來將增加社會的消費需求,而降低社會的總儲蓄率;中國目前正在構建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將弱化國民的儲蓄動機,使儲蓄率出現下降趨勢。(3)制度及技術紅利釋放效應減弱。目前,中國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面臨的是要突破多年來固化形成的制度和利益的“藩籬”,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前所未有;中國經濟在對外開放進程中充分吸收利用了國外的先進設備、技術及管理經驗,但未來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要比單純的“模仿式”技術引進耗費更多的精力及資源。

從經濟增長的現實來看,短期內中國經濟企穩的基礎也並不穩固。一些固有的矛盾並未得到根本解決,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突出的表現在:(1)穩增長的基礎仍然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而民營投資增長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1-4月,民間投資增長5.2%,比全部投資增速低5.3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62.1%,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經營風險加大、投資回報下降、行業准入限制、融資渠道不暢等導致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減弱。(2)房地產市場快速增長可持續性存疑,泡沫化風險逐漸加大。自2015年房地產市場不斷推出刺激政策以來,全國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銷售“量價齊升”,支撐了經濟的回暖。然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一方面加大了居民的槓桿率,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另一方面也給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帶來更大的壓力。(3)國內經濟分化進一步加劇,部分地區面臨轉型升級困境。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分化趨勢愈發明顯,東部沿海地區由於新經濟新業態的不斷湧現,經濟率先企穩回升,而東北及中西部資源型省份由於體制機制僵化、經濟結構單一等問題,經濟增長出現了停滯。如果這些省份不能很好地完成轉型升級的任務,將拖累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

因此,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降以及短期經濟發展的現實困境使中國經濟難以出現V型或者U型反轉。但是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和迴旋餘地又使得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而是呈階梯式發展的態勢。這是因為:(1)中國仍然具有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中國目前的人均GDP水平僅為8000美元左右,距離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仍然有較大差距;(2)高儲蓄率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目前中國國民儲蓄率仍然高達46%左右,顯著高於大多數國家,資金來源充裕。同時,鐵路、地下管廊等基礎設施,大氣等環境治理,以及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投資空間依然廣闊;(3)人力資本提升將帶來新的人才紅利。近年來中國就業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一直在穩步提升,勞動者的從業質量和健康水平也在提高;(4)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將釋放經濟增長新動力。2015年,中國城鎮化率僅為56.1%,距離發達國家的70%左右的城鎮化率差距較大,未來隨着更多的農民工市民化,將帶動內需的增長;(5)中國的地區間差距仍然較大。中國地區間存在巨大差異的現實為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實現梯度轉移和趕超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遇。

因此,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將在潛在增長率水平逐步放緩的過程中,不斷克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並在反覆震蕩中努力尋找經濟增長新的平台期。這就決定了中國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呈階梯式L型增長態勢,總體穩定並趨向於潛在增長水平,但短期內也會出現波動和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