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立堅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誰在讓油價大起大落

2015-12-08

如何看清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的退出時機?作為世界經濟冷暖風向標之一的石油價格走勢,對把握全球市場資金動向意義非同小可。

oil-economy.jpg

今天,世界經濟穩步復蘇格局能否成型,與之相對應的國際資本流動是否會從靠題材做局快進快出的“資金市”轉變為靠穩定持有金融資產從而通過未來有增長潛力的商業機會獲得高收益回報的“價值市”,不僅與大國消費能力能否早日提振息息相關,也與產油國“熊市策略”(單方降價爭搶市場份額)向“牛市策略”(產油國共同穩定供給改善交易條件)轉變是否行之有效密不可分。

當然,如果針對供求失衡的市場價格調節機制受政治外交策略的影響無法充分有效運作,那麼,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就會日益增強,企業投資意願和家庭消費意願就會大打折扣,從而倒逼本國政府不得不加大財政金融救市政策力度,並延長政策實施的時間。但令人擔憂的是,此時國際資本的流動反而是越來越藉助貨幣充裕導致的低成本,進行“短期化”甚至“高槓桿”的投機套利,從而造成“去產業化”的不良後果。在缺乏創新環境的新興市場國家,這種傾向更為嚴重。

現時油價崩潰、全球通縮壓力加大的根本原因,還在於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沒有找到除貨幣手段以外更有利於全球經濟復蘇的國際協調方法。其結果是,全球化環境下各自為政的救市政策產生了影響他國經濟復蘇的消極外部性,反過來也給本國金融市場帶來流動性泛濫、金融泡沫、健康需求受擠壓、資源價格與實體經濟無法同步復蘇的風險。由此導致的資源價格過度疲軟,不僅嚴重打擊了資源國家和資源行業復蘇能力,而且造成下遊行業惡性價格競爭的商業生態,使油價下跌非但沒有給下游製造業帶來成本降低的利好,反而使下遊行業由於成本壓力得到釋放而出現過度價格競爭,令某些行業呈現出了嚴重產能過剩和通縮格局。

此外,由於經濟下行使石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OPEC國家減產非但改變不了市場價格走勢,反而因自我選擇的交易條件惡化形成利潤反彈的絆腳石。所以,沙特帶頭降價以佔據市場的策略逐漸佔了上風。再加上,美國放寬本土石油開採和出口限制,伊朗重新進入全球石油市場,主要石油進口國陸續完成儲備計劃,因此,全球石油供給能力在目前來看嚴重過剩。當然,這其中不排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遏制油價制裁俄羅斯的政治因素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經濟制裁的“度”掌握不好,西方的這一制裁策略,反而有可能打擊自身為擺脫通縮而實施救市政策的效果。

一直有“對沖美元疲軟”作用的原油期貨市場,今天也成為現貨價格走軟的風向標。由於上述多個利空因素讓油價相對於其他金融資產價格而言處在了接近“地板價”的狀態,對於目前靠題材“追漲貨幣起伏”的投機力量來說,最好就是暫時持有沒有太多下跌空間的石油期貨資產,一旦貨幣政策有風吹草動,馬上拋壓期貨,去尋找下一輪投機獲利的貨幣標的。尤其是目前美聯儲QE政策退出箭在弦上,美元和其他貨幣此消彼長的態勢非常明顯。因此,石油期貨作為對沖匯率風險的作用暫時減弱,相反暫時性持有石油資產,反而能達到為貨幣市場投機資金提供安全庇護的效果。所以,目前格局下油價走勢與實體經濟的供求關係沒有穩定的內在聯繫,而更多是受大進大出的金融資本影響。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油價會處在一個低迷狀態,即使價格暫時飆升,也是曇花一現。

總之,只有石油價格出現趨勢性反彈,才說明地緣政治混亂、產油國價格戰、全球投資消費意願低迷、金融資本對商業前景的消極判斷以及貨幣政策落入“流動性陷阱”等問題有了根本的改觀,它甚至會作為世界經濟全面復蘇的先行指標讓我們感到春天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