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關稅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戰略共情」:特朗普強化與菲律賓軍事合作

2025-06-09
3.jpg

今年,菲律賓與美國舉行的“肩並肩”聯合演習進展不如預期。在南海舉行的一場展示性演習中,作為靶艦的二戰退役輕型護衛艦“米格爾·馬爾瓦爾”號,未等美、菲、澳三國軍隊展示其實力和日益增強的軍事協同能力,就沉沒了,導致演習失敗。按照原計劃,這艘破舊的軍艦將在海空軍的聯合行動下,在位於三描禮士省聖安東尼奧的海軍教育訓練司令部附近被擊沉,以展示這些盟國日益加強的軍事合作。

儘管如此,第40屆“肩並肩”演習仍展示出菲美戰略關係的連續性,更廣泛地說,它反映了特朗普第二屆政府外交政策的“亞洲優先”傾向,這令歐洲和西亞的美國傳統盟友感到不安。此次演習是美國與其地區夥伴之間規模最大的聯合演習之一,多達6000名菲律賓士兵與12000名美國士兵參加,此外還有來自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部隊,這兩個國家與華盛頓簽訂了同盟條約,與馬尼拉簽訂了訪問部隊協議。至關重要的是,荷蘭、波蘭、立陶宛和捷克與英法德“三巨頭”一起,組成歐洲國家代表團觀摩了此次演習。

除規模龐大外,演習性質和地點也同樣引人注目。今年演習從4月21日持續到5月9日,達數周之久,模擬了一場“全面戰爭”。重要的是,主要參演國都部署了先進的武器系統。美國部署了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NMESIS),菲律賓則使用了本國最強大的反艦武器——韓國製造的LIG NEX 1 C-Star地對地巡航導彈。

菲律賓還部署了印度製造的最新一批“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系統。與此同時,美國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表示可能在該地區部署第二套“颱風”導彈系統。表面上看,此次“肩並肩”演習是為強化美國與其亞洲前線盟友的海上安全協同能力,但它也佐證了在西太平洋地區規模日益龐大的“導彈牆”戰略,即從關島和日本南部直到菲律賓最北部省份,華盛頓希望部署先進武器系統,以遏制中國重新崛起成為亞洲主導軍事力量。儘管特朗普第二屆政府的外交政策總體上具有破壞性,但此舉標誌着華盛頓“亞洲優先”政策的延續。

延續的氛圍

在今年的“肩並肩”演習之前,外交和地緣政治領域出現了重大進展。首先,幾周前,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訪問了馬尼拉。訪問期間,他強調了特朗普第二屆政府對馬尼拉的“堅定承諾”,並強調需要加強針對“共產主義中國侵略該地區”的聯合“威懾”能力。

赫格塞思與拜登政府的立場保持一致,堅持認為美國“確實在優先考慮向亞洲轉移”,認識到“要使21世紀成為自由的世紀,美國需要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肩並肩站在一起”。

為了讓菲律賓放心,美國國防部長宣布將在今年的“肩並肩”演習中部署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這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演習之一。同時,他還宣布了新的重大防務協議。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政府批准向菲律賓空軍出售20架F-16戰鬥機,合同金額高達55.8億美元。

這筆交易目前尚未最終敲定,但具有極大的作戰和象徵意義。幾十年來,由於資金限制、機構腐敗、採購重點轉變以及維護能力不足,菲律賓一直難以實現空軍能力的現代化。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擬議的這項軍售將幫助提升戰略夥伴菲律賓的安全,從而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菲律賓將繼續成為東南亞政治穩定、和平與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

據報道,此次戰鬥機交易涉及兩種主要型號:16架F-16C(單座單引擎)和4架F-16D(用於訓練的雙座戰鬥機)。儘管F-16是半個世紀前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但菲律賓目前關注的是這款傳奇戰鬥機最新的70/72批次版本。特朗普第二屆政府對多數條約盟友持批評立場(比如,呼籲日本、歐洲和台灣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但它承諾擴大面向菲律賓的國防援助。

中國已明確表達對菲律賓做法的不滿,指責菲律賓公開與美國結盟,加劇地區緊張局勢。關於最新的美菲防務協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菲律賓同其他國家開展的任何防務安全合作,都不應該針對第三方或者損害第三方利益,更不能威脅地區和平與安全、加劇地區緊張。”

踏入深水區

今年的“肩並肩”演習也正值南海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此前,菲律賓和中國分別加強了對南沙群島中爭議頗多的鐵線礁的主權聲索。鐵線礁距離菲律賓控制的中業島(駐有大量菲律賓軍事力量,建有一條飛機跑道)和中國控制的渚碧礁(駐有中國軍隊,並配有先進設施)僅幾英里。

今年“肩並肩”聯合軍演的範圍從菲律賓南海海岸線延伸至呂宋海峽。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是因為它還涉及台灣問題。美菲大規模聯合軍演前不久,菲律賓軍方最高指揮官羅密歐·布勞納表示,如果北京決定採取強硬行動“重新統一”台灣,菲律賓將越來越多地參與美國領導的反制戰略。

“開始規劃如果台灣遭到入侵時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因為如果台灣發生什麼事,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捲入其中,”這位菲律賓最高將領在視察該國北部主要軍事指揮中心時說。“作為菲律賓武裝部隊的成員,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已經處於戰爭狀態。”

布勞納甚至聲稱“共產主義中國已經在我國開展統戰工作”,並指責這個亞洲超級大國“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機構、學校、企業、教堂,甚至軍隊”。他警告與中國結盟的勢力不要發動所謂的“網絡戰、信息戰、認知戰和政治戰”,但拒絕提供任何具體細節。

這位菲律賓高級將領的言論表明,小費迪南德·馬科斯政府正日益介入台灣問題。多年來,馬尼拉一直試圖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准中立的姿態,並在是否參與針對台灣的重大應急計劃上保持戰略模糊。

畢竟,至少在官方層面上,就連前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也歡迎東南亞國家對中美競爭採取平衡立場。他說:“我們不希望(發展中)國家在我們和(中國)之間做選擇。但我們希望幫助確保它們有選擇權,並能在不受脅迫的情況下做出決定。”

拜登執政期間,小馬科斯總統在台灣問題上發出了矛盾的信號。例如,這位菲律賓總統否認根據擴大後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位於菲律賓北部的美國設施會在緊急情況下用於“進攻性”目的。菲律賓還重新考慮了與五角大樓在最北部省份巴丹群島省合作建設的一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然而,去年以來,菲律賓國防機構和高層戰略家穩步加大對台灣問題的介入。菲律賓海軍前上將隆美爾·裘德·翁說:“如果我們失去台灣,中國就會成為我們的鄰居。我們的(整個)北方領土都將面臨威脅。”

去年,菲律賓加強了在北部省份的軍事部署。2024年初視察菲律賓北部基地時,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特·特奧多羅聲稱“菲律賓武裝部隊的作戰節奏將加快”,並表示巴丹群島將成為“菲律賓北部基線的先鋒”。近期,菲律賓軍方還開始與駐台北的軍事機構進行直接官方接觸,令中國感到不滿。為贏得特朗普第二屆政府的支持,馬尼拉似乎更加果斷地介入了台灣問題。此舉或許能贏得華盛頓的支持,但也將對中菲雙邊關係產生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