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子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中東衝突的「野蠻」外溢

2024-11-26
李子昕.jpg

7月底開始,中東局勢螺旋升級顯著加速,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哈尼亞、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以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多名高級將領在以色列的定點清除行動中身亡。黎巴嫩大規模通訊設備爆炸後,隨之而來的是以色列對黎巴嫩地面攻勢的全面鋪開,聯黎部隊駐地也屢屢成為以色列軍事行動目標。最令人擔憂的,無疑還是以色列對伊朗的潛在軍事反擊。若以色列打擊伊朗敏感軍事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伊朗或許將被迫全面升級應對方式,無論是反擊的火力強度還是反應時效,都可能較此前大幅升級。如此一來,域內外多方被捲入衝突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地區衝突“野蠻”外溢,局勢失控迫在眉睫。

無禁區的衝突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誓言要報復伊朗本月初對以色列的襲擊,並稱相關行動將讓伊朗付出“致命且沉重”的代價,這甚至包括將伊朗的核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列入打擊範疇。伊朗則是正面回應,外長阿拉格奇宣稱“在保護人民和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沒有紅線”,若伊朗再度遭以色列襲擊,伊方將“數十倍予以還擊”。此外,考慮到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進行威脅,伊朗國內強硬派公開呼籲最高領袖改變教令,允許發展核武器。可以說,在以伊雙方的鬥狠中,中東衝突的多條紅線正在被快速蠶食,既有軍事威懾趨於失效,各方軍事行動均已超過或即將超過此前默認的禁區邊界。

這正是危險所在。當前中東安全困境嚴峻,各方極度缺乏基本互信和管控分歧的調停機制。當此背景下,既往紅線被突破,新的禁區尚未建立,彼此試探的過程中極易擦槍走火,引發更大規模軍事衝突。在9月底的公開發言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伊朗的政權安全提出挑戰。未來倘若再遭毀滅性打擊,讓背水一戰中的伊朗突破所有行為限制,則中東面臨的不僅是地區性戰爭的風險,恐怕核不擴散體系的破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濫用以及國際能源運輸主通道的阻斷都將成為全球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無規則的秩序

從加沙衝突到黎巴嫩戰爭,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屢見不鮮。在阿拉伯人的視角中,以色列對加沙的圍困以及遠超必要限度的軍事轟炸,已是無可爭議的“集體懲罰”。當戰火外溢到貝魯特後,黎巴嫩人對此更是感同身受。以色列將達希耶描繪為真主黨的“老巢”,但在當地人眼中,這本是首都貝魯特南郊一個平和且富有活力的阿拉伯社區。以色列聲稱任何被用于軍事目的的設施,無論其本身是否為民用,均是以色列的“合法打擊目標”。但這樣的評判標準無疑太過隨意,也充滿不確定性。大量民眾在加沙和黎巴嫩的學校、醫院、避難所被炸傷亡,更多人則一次次流離失所。以色列聲稱履行了國際法義務,但聯合國機構與國際社會的普遍看法卻恰恰相反。一系列涉嫌違反國際法、國際人道法與交戰原則的爆料,讓以色列的國際聲譽不斷遭到嚴重打擊,以色列正面臨其建國以來最不利的國際道義評價和外部環境。

一個明確的事實是,國際法原則在本輪巴以衝突中並未被各方有效遵守,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事務中的核心地位同樣未被尊重,甚至還在進一步弱化。中東安全的失序讓人道主義再度蒙羞。以色列將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程處列為恐怖組織,並意圖通過立法取締其在以色列境內的存在,這將直接危及數百萬巴勒斯坦難民的生存,損害其包括生存權與發展權在內的基本人權。而以色列對聯黎部隊營地的數次打擊,則進一步弱化聯合國權威。內塔尼亞胡總理稱要構築地區“新秩序”,只是這種秩序中恐怕沒有多少聯合國存在的空間。

無權威的約束

毋庸置疑,美國是目前唯一對以色列還存在顯著約束力的國家。美國對以色列的“絕對支持”是探討美以關係時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美國並非只有這一種選擇。事實上,過去一年中,拜登政府曾多次抓住問題的關鍵,但卻都在最後一刻輕輕放下。美國擁有制約以色列的能力是一回事,但是否願意發揮這種影響力又是另一回事。儘管看起來兩黨對以色列的支持都堅定不移,但“美國的中東政策”已成為偽命題,中東政策黨派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對共和黨而言,延續特朗普時期政策邏輯,以大開大合的交易方式着眼各國現實利益,無視既往政治正確的約束,等於是在所有政策選項中為以色列開綠燈。對民主黨來說,基本的“國際共識”還要遵守,畢竟其中大多數都是此前的民主黨政府推動達成的。“兩國方案”的框架仍將是民主黨在巴以問題上的長期主張,但其中要義早已被掏空。然而,即便如此薄弱的一點限制,拜登政府在當前背景下也不忍施加給內塔尼亞胡,原因無外乎是要避免被共和黨攻訐,進而為哈里斯的選情製造困難。

的確,無論是出於美國中東戰略收縮的總體考慮,還是其個人塑造外交遺產的需要,拜登總統都不希望看到中東發生地區性衝突。但面對不斷升級的軍事行動,拜登除了一次次表達支持外別無選擇。“美國事先並不知情,也沒有參與,但我們堅定支持以色列的行動”是過去一段時間外界最常聽到的美方表態。這樣的表態一定程度上幫美國撇清了與敏感軍事行動的干係,避免直接捲入戰爭泥潭,但同樣也凸顯美國對以色列約束力的缺失。美國在本輪巴以衝突中體現出的無力感,是對其長期偏袒以色列政策的反噬。

近日,薩德系統已運抵以色列,以色列的防空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對伊朗的反擊報復也將拉開序幕。正因戰爭的風險居高不下,各方的斡旋努力更顯彌足珍貴。中國外長王毅同以色列、伊朗外長先後通話,闡明中方立場並非選邊站隊,也不參與地緣爭奪,而是着眼停火與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如果只盯着眼下你來我往的循環報復,衝突必然升級,中東將無寧日。巴勒斯坦問題作為中東一切問題的核心,必須綜合地、歷史地看待,並尋求政治解決之道。巴以問題沒有完美的答案,“兩國方案”依舊是國際社會最大公約數,也是保障中東和平穩定的最後一道穩壓閥,不應被輕易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