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洪農 中國南海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正確處理中美海事關係

2024-03-04
洪農.jpg

2024年初,中美海事關係的前景仍然充滿複雜的影響因素,緊張局勢依舊持續,特別是在印太地區。這一關係受到若干關鍵因素的影響。

南海問題一直是爭議的焦點。在雙方整體關係全面破裂之際,中美兩國在南海地區以及南海問題上的關係只會變得更加緊張。而且,南海爭端的本質已經從主權伸張國之間的領土和海洋爭端,演變為作為沿海國家的中國與經此航行的美國之間的戰略競爭。

在該地區,兩國都增加海軍部署,進行軍事演習,進而加劇了緊張局勢。美國繼續通過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維護其存在感,挑戰其所謂的“中國的過度海洋主張”。同時,中國擴充海軍實力並展開演習,以維護對該地區的控制。

台灣海峽仍然是一個高度敏感的地區。儘管北京重申了對台灣的領土主張,但美國仍保持着模稜兩可的對台政策。美國在該地區的海軍活動以及對台軍售,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也加劇了兩國關係的複雜性。

除了軍事領域,美國和中國還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外交和經濟競爭。美國通過“四方安全對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組成的聯盟)等倡議,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聯盟關係。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其在各國的經濟影響力,有時也開展具有海洋戰略意義的港口開發和基礎設施項目。

在國際海事法律和規範的解釋以及合規方面,兩國仍然存在分歧。美國強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中國則頻繁主張自己的解釋和歷史權利,強調習慣國際法的重要性。

中美海事關係的未來走向,可能會受到領導人變化、全球事件或者政策方針轉變的影響。因此,深入分析兩國海洋戰略的演變以及更廣泛的雙邊關係,對於了解未來的事態變化是否導致持續的緊張局勢或者為各種形式的合作提供可能至關重要。

了解海洋戰略

美國的海洋戰略經歷了不同階段。二戰後,建立和維護全球海洋霸權是美國的重要目標,旨在確保其全球霸權。巴拉克·奧巴馬政府(2009-2017年)期間,出於對海上大國競爭的擔憂,美國採取了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並將海洋事務作為首要重點。隨後,唐納德·特朗普政府(2017-2021)將重點轉向印太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上主導地位的復蘇始於奧巴馬時期,而特朗普政府則為海上競爭制定了單獨的路線。但直到拜登上任之後,美國與中國進行海上競爭的全面戰略才得以全面實施。因此,中美現在陷入激烈的海上對峙,海域控制與反控制成為兩國戰略競爭的核心。

中國在制定海洋戰略方面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保障自身生存,對外部威脅極為敏感。然而,1978年出現了關鍵的轉折點。當時,中國實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改革開放政策。這也預示着中國共產黨採取近海防禦和海洋開發並重的海洋戰略。

這一戰略轉變脫離了此前狹隘地強調海上安全的政策,它擁有更全面的格局,旨在擺脫零和博弈,培育海洋領域的合作關係。

隨着各國共同認識到21世紀將是“海洋世紀”,針對海洋資源的競爭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

中國的海洋強國戰略,已成為其維護國家海洋利益行動的核心和關鍵組成部分。它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培育海洋實力。

讀懂他人心態

在更廣泛的雙邊關係里,中國和美國似乎正在接近新的力量平衡,這表明雙方的戰略僵局將持續較長時間。美國的“全面海域態勢感知”倡議涵蓋整個印太地區,從印度洋延伸到東南亞,一直到達南太平洋。隨着美國執意推行這一新戰略藍圖,以及中國的海上勢力不斷向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拓展,兩國海軍力量的競爭將不可避免地延伸到這些海域。

全球海洋舞台上,中美通過戰爭解決衝突,在政治上和技術上都是不現實的。在這一共識下,了解各方心態成為緩解緊張局勢、克服障礙、減少對抗的關鍵,可以為潛在的合作途徑鋪平道路。

從中國的角度看,美國海上聯盟的形成和印太戰略的實施,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實質性挑戰。因此,中國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是制定保護自身海洋權益的戰略,同時建立海洋戰略夥伴關係網絡。通過促進該網絡內的合作,中國希望鞏固其海洋地位,保證其海洋利益的可持續發展。2019年,習近平主席正式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理念凸顯了海洋國家之間培育合作、互信、共同發展的意義。

另一方面,美國認為中國的海軍軍事能力不斷升級,對其全球海上主導地位和安全構成潛在挑戰。為此,美國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遏制中國海洋實力增長的措施。例如,2020年3月,美國印太司令部第25任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強調太平洋防禦倡議至關重要——該倡議旨在通過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力、能力和威懾力,來應對地區競爭對手(特別是中國)的潛在威脅。

認識差異

有趣的是,與歷史上的陸地與海洋大國之間的競爭相比,當前的中美海上競爭演變迅速,出現了重大變化。首先,兩國競爭的根本目的截然不同。中國實施海洋戰略、謀求海洋利益,是為了構建團結、繁榮的國際社會,建立公平的海洋秩序。相反,美國則追求常規海上霸權和控制權,歷來強調對全球主要航道的主導地位,並建立軍事基地網絡來維護其海洋利益。這些截然不同的雄心目標凸顯了每個國家在海洋領域採用的不同戰略。

此外,由於技術進步,陸地和海洋大國之間的傳統區別正在逐漸消失,導致其內涵與外延的擴大和融合。因此,陸地和海洋大國的傳統優勢和劣勢變得不再那麼明顯。展望未來,美國和中國在海洋領域的競爭預計將會擴大,超越常規軍事能力。

面對這種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美兩國都必須意識到並正確處理心態方面的差異。中國海上實力迅速提升,引發了美國的擔憂。基於其歷史經驗,美國往往以能力衡量意圖,可能無意之間誇大中國的戰略動機。相反,中國可能會低估自身實力擴張在地區和全球範圍內產生的廣泛戰略影響。兩國都需要時間進行戰略調整,以加深對彼此觀點的了解。

解決當前挫折

當前,中美兩國經常發生爭執,互相指責對方發動挑釁以及展現反動行為。為了減輕政治和民族主義的影響,雙方就全球關鍵海事問題建立及時、透明的溝通渠道變得至關重要。這包括就戰略理念進行廣泛磋商,推動軍控討論,加強海上軍備的交流。

至關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中美海上競爭的核心是權力分配,而不是主權或者航行自由。如果雙方不能有效解決彼此的合理關切,不展開富有意義的討論,而是強調各自的原則和立場,久而久之,不可避免的後果將是兩國海上衝突和對抗不斷升級。

鑒於現有的競爭態勢,中美在應對全球海洋相關挑戰方面仍存在潛在的合作途徑。兩國應積极參与國際海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這包括參與海洋科學研究、提供自然災害預警系統、協助搜救行動、倡導環境保護、擴大救災支持、打擊海盜、反恐,以及解決其他關鍵領域的問題。

維護開放和諧的地區海洋秩序,符合中美雙方的既得利益。兩國的當前競爭主要是秩序和法規層面的爭端。為了確保穩定的海事關係,必須建立一套相互認可的規則或者秩序,且為兩國和整個國際社會所接受。要建立基於普遍認可原則、尊重國際法和所有利益攸關方利益的秩序,只能通過廣泛的談判和對話實現。

共同努力對於形成持久的海上互動、降低風險、促進穩定至關重要。無論是在西太平洋、印太地區還是其他海域,中美雙方都應避免單方面行動並建立針對對方的海上安全機制。兩國的行動重心應該是培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以及促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