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美競爭背景下,日本防衛建設對東盟的影響

2023-03-06

今年年初,日本駐東南亞國家聯盟 (ASEAN) 大使 Masahiko Kiya宣布,日本計劃與該地區組織敲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CSP) 協議。對這位日本外交官來說,升級目前的“戰略夥伴關係地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我們……思考日本與東盟之間的合作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使其進一步深化和優化。”

實際上,CSP 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日本與東盟的關係,但獲得這樣的外交地位對日本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中國(2021 年)和美國(2022 年)近年來都敲定了此類協議。對於日本,以及國際事務領域而言,它的象徵主義意義重大。正如這位日本外交官所承認的那樣,“我們認為 [與東盟] 沒有達成CSP 是很奇怪的,而許多其他國家已經有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標誌着日本帝國的決定性失敗。此後,在很大程度上,這個東北亞國家一直在其唯一條約盟友美國的陰影下活動。受制于禁止外部軍事力量項目的“和平”憲法,日本主要依靠“軟實力”,尤其是發展援助和大規模投資,贏得許多國家的支持,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

得益於其“軟實力”戰略,日本已成功成為東盟國家青睞的外部夥伴。儘管如此,這個東北亞國家似乎決心成為一個更“正常”的大國:它正大規模發展國防,努力放鬆憲法對軍事力量投射到國境以外的能力的限制。此舉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對中國崛起為亞洲頭號強國的回應,但也反映出日本對其與美國盟友關係的未來越來越感到不安。

然而,鑒於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很多國家犯下的暴行,日本將不得不向鄰國,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做出保證:在建設更加包容性和繁榮的21 世紀區域安全架構方面,它仍然是一位能夠發揮建設性作用的合作夥伴。

政治暴力史

縱觀其現代歷史,日本一直在與政治暴力作鬥爭。這個東北亞國家在戊辰戰爭(1868 年至 1869 年)之後開始現代化建設,結束了戰略孤立主義和封建政治經濟主導的德川幕府時代。隨後的明治維新使得日本得以加強工業和軍事基礎,但也加劇了社會緊張局勢,帶來令人不安的後果。心懷不滿的勢力發動政治暗殺浪潮,結束了相對短暫但充滿希望的自由化時代,即所謂的大正民主(1912-1926 年)。

1921年,時任日本首相原敬在東京車站被刺身亡。十年之內,首相濱口雄幸在同一地點被暗殺。兩年後,日本首相犬養毅被海軍軍官暗殺,為軍國主義政權鋪平了道路,進而使得日本在整個 30 年代走上戰爭之路。結果,一個成熟的帝國主義國家出現,使得東亞大部分地區陷入恐慌。南京大屠殺(1937 年)揭露了日本帝國的殘暴行徑,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在東南亞犯下了一系列大規模暴行。

美國對戰後日本強加“和平憲法”,並沒有結束該國的政治暴力。尤其是在冷戰時期,意識形態兩極分化不斷加劇,沒有對極右翼分子進行系統性清理。比如,該國最具標誌性的神社供奉着多名“甲級”戰犯的遺體。60 年代,時任首相岸信介在鞏固美日防衛同盟中發揮着關鍵作用,但被一名激進分子連刺六刀。六十年後,他的孫子首相安倍晉三被一名心懷不滿的退役軍官暗殺。

重塑日本

日本的政治暴力和意識形態兩極分化的歷史並非憑空發生,而是對亞洲地緣政治格局宏觀變化的回應。19世紀中葉,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里 (Mathew Perry) 對日本的訪問引發了一場內戰,取代了江戶時代的傳統體制,而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冷戰在 20 世紀中葉引發了日本的大規模抗議和政治暴力。

21 世紀初,新的地緣政治格局迫使日本重新評估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在此背景下,該國任期最長的首相安倍晉三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改革之路。比如,放寬對日本自衛隊將軍事力量投射到國境以外的能力的法律限制,以及加強與該地區眾多志同道合大國的防務合作。

然而,這位日本領導人未能獲得足夠的支持,無法修改該國的和平憲法,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盟友和進步反對黨的強烈反對。然而,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加速了日本外交政策的重大轉變。

千島群島爭端引發日俄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很小,但歐洲持續的危機,加之日益不確定的、無政府主義的全球秩序,加劇了東京的戰略不安全感。日本同時還在努力應對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的特朗普式孤立主義。

尋求戰略自主權

日本最近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將其國防開支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翻一番。為此,這個東北亞國家正在撥款3150 億美元(43 萬億日元)用於武裝部隊現代化。在其最新版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里,還表達出發展“反擊能力”的願望,儘管日本憲法限制發展進攻性軍事能力。

與此同時,日本也在積極接觸其他志同道合的大國,以減少對美國的軍事依賴。畢竟,“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式政治理念,即使不是特朗普本人,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重新掌權。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最近的歐洲之行。他在歐洲簽署了一系列新的防務協議,包括與英國的互惠准入協定 (RCA) 以及根據“全球空戰計劃 (GCAP)”與意大利和英國共同研發下一代戰鬥機。

日本的最終目標不僅是增強軍事能力,還包括在美國的陰影下度過幾十年之後,獲得一點戰略自主權。一個更加獨立、更有實力的日本可能會受到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歡迎,而且這些國家近年來已經與東京建立起全面的夥伴關係。

畢竟,日本現在不僅是許多東盟國家的主要經濟合作夥伴和基礎設施投資來源,而且還成為印度尼西亞、越南和菲律賓等該地區主要國家的重要防務合作夥伴。對於在二戰期間遭受巨大苦難的東南亞國家而言,當代日本基本上是一個沒有霸權野心的溫和大國。因此,東京不僅要避免對自身歷史暴行採取任何形式的歷史修正主義, 還應該向東盟夥伴保證:它的防衛建設不會激化與中國的緊張關係。畢竟,東南亞國家知道,大國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只會破壞它們自身的和平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