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交易商」特朗普名不符實

2017-09-13
S1.jpg

唐納德·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實施新的貿易壁壘,同時又指望北京幫助遏制朝鮮令人擔憂的核武器計劃。美國對華政策的這兩面其實是相互矛盾的。

顯而易見,潛在的美朝軍事衝突利害攸關,特別是在將要使用核武器的時候,會釀成真正的危險,哪怕核武器並沒有被使用。但是,我們卻被迫把對華貿易問題與朝核問題放在一起來考慮。

也許確實,中國加大對平壤的壓力,直到包括切斷石油供應,是最有希望讓金正恩同意暫停核計劃以換取美國的某些安全保證了。(美國有可能阻止朝鮮獲得核能力的時機已經徹底錯過。)

也許特朗普以為,他可以把在貿易上向中國發出威脅作為“討價還價籌碼”,以確保中國幫助對付它麻煩的盟友。果真如此,那他算是誤入歧途。這個錯誤的後果有可能是災難性的。

交易商的手段

通常,對特朗普前所未有的執政方式的辯護,是說他屬於“交易型”。由於是商人,因此他是一位擁有議價能力的交易商。許多人說到這種交易手法,就好像它是對傳統假定的相應替代,傳統假定認為一位總統應該有某些規則和原則,並對國際聯盟和機構給予一定尊重,因為這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他們說這是短期戰術與長期戰略的問題。但重要的是,就算特朗普的短期戰術見效,他能不能成功呢?

儘管在私營部門歷經沉浮,但總統的行為卻似乎表明他並不熟悉讓談判取得成功的一些最基本要求。交易的一個原則,是要從對方角度出發考慮這場遊戲,並能想到一個雙方都有理由認為好過其他的替代方案的最終結果。另一個原則是要賞罰分明樹立信譽,這樣對方才能意會選擇的真正後果。

對中國反覆無常的貿易威脅

美國怎樣才能說服中國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呢?儘管特朗普希望把對華貿易作為“討價還價籌碼”,以確保中國出手相助,但白宮發出反覆無常的威脅卻不是辦法。中國領導人已經明白,他們不必把特朗普的威脅當回事。去年12月,也就是上任之前,特朗普曾挑戰“一個中國”政策。他顯然沒有事先想到或考慮到,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比美國更加不惜一戰。今年2月9日,他不得不自我打臉,除了沒面子和開了虛張聲勢的惡劣先例,他的“討價還價籌碼”毫無斬獲。

另一個特朗普放棄威脅的例子就是他在競選中曾反覆承諾,只要入主白宮他就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這項政策自始至終都很蠢。如果中國政府同意美國政客的要求,在2015-16年間停止干預外匯市場,那麼結果會是人民幣變得更有競爭力,而不是更加堅挺。特朗普直到今年4月2日還在重提此事,而不顧當初的指責是否可取,但一周後他突然轉變立場,再次在中國人面前丟了臉。到現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大多數觀察家一樣,學會了輕視特朗普的警告,因為它們與現實沒什麼關係。

針對中國,白宮仍在採取激進的貿易政策行動。這些措施的覆蓋範圍皆盡其所能。試圖靠國家安全豁免來阻止鋼鐵進口實屬荒唐,它既缺乏法律依據,也絕非經濟上的良策。如果成功禁止鋼鐵進口,美國其他製造業的成本就會上升。鋁進口也是一樣。其他一些措施更妙,如試圖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8月18日,白宮就中國是否竊取知識產權展開正式調查。根據“301條款”實施報復的爭議措施也在考慮之中。)

但這些貿易舉措都不會對美國的貿易平衡、實際收入或就業起多少正面作用。且不論好壞,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政策上耍的小把戲,絕不會有利於爭取中國人幫助對付朝鮮,卻很可能適得其反。

那麼,爭取讓中國提供幫助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信譽方是正途

像所有交易者應該做的,首先要從中國的角度考慮朝鮮問題。中國不希望朝鮮擁有核武器,但它更擔心鄰國生亂,出現動蕩,包括可能的難民潮和美軍干預。美國和韓國政府要準備承諾,如果中國對朝鮮實施強有力的經濟制裁併使之屈服,那麼最後結果既不會是美軍進入“三八線”以北,也不會是出現一個擁核的統一朝鮮。美國和韓國還應該準備暫停部署“薩德”,作為一種短期姿態,換取中國頒佈執行對朝鮮的全面制裁。

這一戰略或任何戰略要想見效,美國總統必須有信譽。特朗普的可信度非常低,因為他大話說的太多。與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外國領導人已經意識到,他的話無論涉及過去、現在或未來都與現實無關。

除了向中國發出貿易威脅,還有兩個朝核問題的例子。1月份,對於朝鮮意在發展能打到美國部分地區的核武器,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這絕對不會發生”。8月11日他說,如果金正恩“以公開威脅的形式相要挾,順便說一句,他多年來一直這麼干,那他一定會追悔莫及,並且很快會追悔莫及”。人們很快就知道,這兩個表態顯然已經有失精準,而且進一步損害了他本就不高的信譽。

如果中國領導人得出結論,認為他們最終遇到的美國總統是一個比金正恩說話更不靠譜的領導人,那也沒什麼可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