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賈春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中國需全面提升海外反恐能力

2016-09-23

8月30日,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遭汽車炸彈襲擊,造成三名吉爾吉斯斯坦籍使館工作人員受傷,使館建築也遭到一定損壞。事後,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宣布該起恐襲事件由“東伊運”策劃實施,並得到了敘利亞恐怖組織“征服沙姆陣線”(原稱“基地”組織敘利亞分支“支持陣線”)的資助。

S1.jpg
圖片選自:央視網

該恐襲事件造成的傷亡雖然不大,但這是中國駐外使領館首次遭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且案件由“東突”勢力策劃、國際恐怖組織提供資助,可謂手法殘暴、性質惡劣,因而值得認真對待和思考。

首先,該事件標誌着中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來源發生了變化。眾所周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突”勢力雖與國際恐怖勢力有勾連,也有部分“東突”分子跑到國外參加訓練並就地施恐,但影響相對較小。可以說,與美國“9•11”事件後在海外大張旗鼓地開展“反恐戰爭”不同,中國作為恐怖主義的受害者,所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主要來自國內“東突”勢力的暴恐活動。因此,中國雖然在“9•11”後與美國、巴基斯坦等國開展了一定程度的反恐合作,並在海外遣返、擊斃了一批“東突”恐怖分子,但反恐鬥爭的重點一直是國內,特別是新疆南部地區。此次大使館遇襲事件,以及2015年7月中國駐索馬里大使館所在酒店遇襲案和2015年11月“伊斯蘭國”殘殺中國公民樊京輝事件表明,中國今後不僅在國內面臨暴恐威脅,在海外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也越來越突出。

其次,“東突”暴恐勢力正在走向全球,成為世界性恐怖組織。此前,“東突”暴恐勢力主要的國際勾結對象為活躍在南亞、中亞的“基地”組織、“烏伊運”等恐怖組織,其主要國際活動空間也是南亞和中亞。據統計,在20世紀90年代,曾先後有1000多名“東突”分子赴阿富汗接受“基地”組織培訓。如今,“東突”勢力的國際勾連重點則轉向了中東,據統計已有300多人赴中東為“伊斯蘭國”而戰。此次恐襲的部分細節,如案犯得到了“征服沙姆陣線”的資助,案犯的同謀窩藏在土耳其等也表明,“東突”勢力的活動範圍已超出南亞和中亞,開始走向中東和世界,東南亞則成為其出逃通道。其勾結的對象也由南亞、中亞的恐怖組織擴大到“伊斯蘭國”、“征服沙姆陣線”等活躍在中東的國際恐怖組織。這表明,“東突”已不再僅僅是中國的恐怖組織,已經演變成一個世界性恐怖組織。

第三,中國駐外使領館、企業及海外公民面臨的恐怖主義風險將越來越突出。此次中國大使館遇襲案,加上此前中國外交官被殺案(2002年,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長途客車遇襲案(2003年,吉爾吉斯斯坦納倫州),以及前述中國公民樊京輝被“伊斯蘭國”殺害案等表明,中國駐外使領館及海外企業、公民已成為“東突”勢力及國際恐怖勢力的重點襲擊目標。今後,伴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公民將走向海外,其中也包括反恐形勢嚴峻的南亞、中東、北非等地。在此背景下,中國駐外使領館、企業及人員面臨的恐襲風險將越來越大。

由此可知,伴隨着“伊斯蘭國”的崛起和國際反恐形勢的變化,以及“東突”勢力走向全球,中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除了國內恐怖主義,國際恐怖主義特別是與“東突”勢力有關聯的國際恐怖主義也成為中國面臨的重大恐患。在此背景下,中國不僅要繼續加強國內的反恐維穩工作,還要還強對海外反恐工作的重視,全面提升海外反恐能力。

S2.jpg

為此,中國需要做的是:首先,通過加強邊界防控、出入境審查等切斷境內外“東突”勢力及國際恐怖勢力的內外勾連通道,重點是切斷境外“東突”分子的迴流之路。其次,全面提升海外反恐能力,除了要“境外清源”,還要全面加強對駐外使領館、海外企業及公民的反恐防護。第三,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特別是與大國、鄰國及“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的反恐合作,如情報共享、邊界防控、港口機場安檢、“去極端化”工作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