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丁一凡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鲶魚效應」

2015-05-08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創建成為近期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這倒不是因為它標誌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而是因為儘管美國反對,它的歐洲和亞洲盟國仍迅速參與中國的倡議。這是否標誌美國衰落,對盟國事務不再有最後發言權呢?無論如何,這正是前美國財長和奧馬巴總統經濟顧問拉里·薩默斯警告過的。他批評說,正是由於美國政府在提供國際公共服務上的無能,才讓中國獲得這個機會。

ID106(ADB).jpg
亞洲開發銀行總裁中尾武彥,2015年5月2日在巴庫阿塞拜疆舉行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對銀行的計劃進行了解釋。亞洲開發銀行將為中國支持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供聯合項目融資,並將其年信用額度在2017年增加百分之50,達到200億美元。(圖片由朝日新聞通過蓋蒂圖片社提供) 

中國2014年正式發出建立一家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約20個亞洲國家隨即積極回應。去年10月,這些國家在北京簽署備忘錄,將2015年3月底定為創始成員申請加入的最後期限。

亞洲國家對創建一家新銀行的態度,反映了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的巨大需求。上世紀末開始,人們已經在談論亞洲在全球經濟中的崛起,並把21世紀稱為亞洲世紀。但亞洲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許多國家卻因基礎設施不完善遭遇瓶頸。預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約為8萬億美元,未來幾年平均每年需要7500億美元。對此,亞洲開發銀行(亞開行)和世界銀行等現有區域性和全球金融機構根本無力應對。亞開行每年借貸能力只有1300億美元,而且它有許多其他工作要做,如減貧。世行也面臨同樣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說,亞開行、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運作已經陳舊,它們不再能滿足新興經濟體的需要,也不能反映當今的全球經濟。以亞開行為例,中國的投票權只是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一倍。即使美國國會批准對IMF改革的議案,雖然可能性不大,中國的投票權也只是美國的三分之一,而根據IMF和世行按購買力平價的計算,中國的GDP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在這種情況下,怎能要求中國不採取行動創建新國際金融機構,只呆在現有國際金融機構里無所事事呢?考慮到近年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全球12座最大橋樑有9座在中國,建設了全球里程最長的高鐵線路,等等),以及中國擁有的龐大外匯儲備(約4萬億美元),中國是有能力將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推向海外的。亞投行的創建,也有利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項目建設。“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另一個可以給亞洲和歐洲帶來巨大利好的倡議。

出乎國際輿論意料的是,儘管美國警告不要參與中國的倡議,許多歐洲國家仍在3月底截止日期來臨前申請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顯然,作為傳統金融大國,歐洲國家不想錯過亞洲增長這班車。通過加入亞投行,歐洲國家不僅可以在金融上獲利,還能打入亞洲巨大的基建市場。歐洲國家的加入給新銀行帶來了更多信譽,如果銀行打算在國際資本市場貸款,融資成本可能降低。所以這是雙贏。在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聲音批評政府的亞投行立場,敦促其改變立場,認為哪怕只為完善亞投行的運作,美國也應該加入。

儘管中國沒明說創建亞投行是為了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競爭,只表示它是對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補充,一些評論人士仍然指出,新銀行會給現有國際金融體系帶來“鲶魚效應”。傳說在挪威,活沙丁魚比冷凍的貴好幾倍,口感和味道也更好,但只有一艘船能把活沙丁魚帶回。至於這艘船用的什麼方法,船長一直守口如瓶。船長去世後,人們在船上的魚艙里發現一條鲶魚。鲶魚是食肉魚,它不斷遊動捕食時,沙丁魚拚命躲避,非常活躍,因此在漫長的旅途中得以存活下來。“鲶魚效應”被用來形容某種狀況,即強大的競爭對手會讓弱的一方自我強化。亞投行的成立也許會促使世行和地區開發銀行等其他國際機構提高競爭力和效率。這對於全球治理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