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位於加州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討論。 |
8月14日訊 綜合新華社、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及科技新聞網Venturebeat報道:英美等西方國家最早開始了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的研究,雖然中國在此領域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在未來的人工智能互聯網時代,中國有望從過去的追隨者,成為全球的引領者。中國政府近日發佈的首個國家級人工智能發展計劃,為國內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社群打了一針強心劑。政府和企業也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逐漸趕超勁敵美國。
7月20日,中國政府發佈了首個國家級人工智能發展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打響了人工智能競賽的“發令槍”。規劃提出中國人工智能的“三步走”策略,力爭到2030年實現把中國建設成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強大驅動力,也能為世界人工智能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華企精於人工高智能商業化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事業蒸蒸日上。儘管美國研究員不斷研發出尖端算法和技術,中國公司也開始精於把人工智能技術商業化,並表現出投資有成熟研發技術的海外人工智能公司的強烈意願。
作為中國三大科技巨頭,百度、滴滴和騰訊都紛紛與美國研究機構及大學合作,成立了各自的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百度着重鞏固在深度學習領域的領導地位。騰訊在中國一些重點科技大學設置了獎學金,資助學生利用龐大的數據庫進行人工智能的相關研究;同時,騰訊也可通過這些最佳研究和人才,獲得大量技術成果。
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為人工智能在中國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中國政府用於人工智能研究的開支每年以兩位數的上升趨勢增加。目前,政府正計劃投放數十億美元,進一步鼓勵並資助發展人工智能的項目研究以及初創企業。
美國科技主導地位動搖
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芯片等全新硅谷技術的出現,使美國佔據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市場。而全球科技均勢慢慢發生變化,如今的新技術越來越多地出自消費類電子企業。隨着消費類電子產品製造逐漸轉移至亞洲,中國對人工智能越加重視,發展也越加迅猛。這亦引起美國的熱切關注。
美國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曾發表過兩份報告,指出美國不再穩坐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的寶座,對中國在此領域的崛起表示擔憂,建議美國增加機器學習研究的開支。然而,今年特朗普政府卻建議,削減2018年用於發展人工智能項目的國家預算。
相反,中國對美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越來越感興趣。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研究發現,中國在2016年參與資助美國初創企業的總額達100億美元(約782億港元);近期數據也顯示,中國公司向51間美國人工智能公司投資了約7億美元(約58億港元)。
美國在科技領域佔主導地位的信心也正慢慢減少。美國科技新聞網Venturebeat於7月曾採訪過若干投資者,其中一半都認為美國將在短短5年間把科技世界的主導地位讓給中國。
中國人工智能“三步走”戰略
第1步 到2020年初步建成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個全球領先的骨幹企業,核心產業規模逾1500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帶動產業規模逾1萬億元
第2步 到2025年在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能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廣泛應用,核心產業規模逾4000億元、帶動5萬億元
第3步 到2030年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等方面極大拓展廣度和深度,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台以及智能應用的完備產業鏈,核心產業規模逾1萬億元、帶動10萬億元
馬斯克:AI比朝核危險
特斯拉汽車和PayPal聯合創辦人、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警告說,人工智能(AI)的高速發展給人類帶來比朝核更大的威脅。
最近,美朝兩國頻發“口水戰”,馬斯克11日在推特發文稱:“如果你還不擔心AI的安全問題,那麼從現在開始你需要擔心了。AI在極大程度上比朝鮮還危險。”
當日,馬斯克新成立的公司OpenAI正式亮相,這是一家研究人工智能的非營利性公司,其目的是研發有利於人類的AI產品。
據悉,馬斯克長期提倡政府和私人機構對AI技術建立規章制度。他表示,為了防止機器發展超出人類控制,人類必須先下手為強。他說:“凡是可能對公眾造成傷害的東西,例如汽車、飛機、食品、藥物,都必須被監管。”
此前,馬科斯還預測,若AI繼續自由發展,必將超越人類,人類最終淪為其“寵物”。
美高管:送上綠卡 留住人才
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大力投資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一些美國官員認為,這無形中削弱了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且對涉及國家安全領域至關重要的敏感技術造成威脅,應該加強對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科技公司的審查。不過,另有聲音認為,採取有利政策,留住人工智能研究人才,才是“治本之道”。
美國共和党參議院第二號人物、得州國會參議員科寧6月曾提議,提高中國企業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投資難度,以維護美國國家安全及科技優勢。
不過,科寧的提議在政府內外似乎都難獲認同。一些前白宮官員和學者認為,即便阻礙華企在美國初創科技企業的投資,也很難改變美國正失去世界科技主導地位的現實。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人工智能哲學博士麥格雷戈表示,“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投資,會讓大量資金留在中國,很多留學美國的中國人,學成之後都會回到中國就業。”
創業投資公司Menlo Ventures的董事總經理甘尼桑也認為必須把最傑出的研究人才留在美國。他說:“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頒發畢業證書的同時,送上綠卡(即永久居留許可證),好讓他們留在這兒(美國)。”
智能語音助手難過中文關
國際數據(IDC)市場研究公司預測,到2020年,中國51%的智能駕駛產業和68%的手機 及穿戴產業都會配備人工智能語音系統。不過,中文的複雜性也給智能語音助手的語言系統設置帶來不小挑戰。
目前,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以及互聯網公司百度分別推出的語音助手“天貓精靈X1”和“小度”已經進入市場。
對中國來說,以語音來操作電腦系統是一項好的選擇。語音助理技術運作時,會把用戶的語音指令變成文本,並基於文本內容作出回應。
不過,智能助手的語言系統處理對話計算時還需要克服中文的複雜性。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同一個拼音的聲調不同,字也會不同,用戶在鍵盤輸入文字時往往要面對選字的煩惱。同時,即便是兩個相同的字,順序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此外,語音助手也無法應對多話題的交談。
為了讓系統更加智能,百度今年在其平台引入了“培訓師”模式,軟件開發者可以通過內置註解機械人來即時貢獻語言數據,機械人接收到開發者的回應,就會從中學習,再修正系統。
但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科學家王剛表示,研究員需要設計出一種毋須使用大量數據的神經網絡,讓語音助手學習語言更有效率。他指出,人們有時會使用多種方式表達一個意思,而要把每種可能的表達方式全部教給電腦系統並不可能。
複製技術予華想法已過時
人工智能技術風靡全球,各大科技巨頭都在努力尋找商機、擴大市場,試圖成為此領域的“領頭羊”。今年5月,谷歌(Google)主席施米特在中國浙江烏鎮,描述了一個他稱為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機器智能時代”。
施米特表示,谷歌工程師正使用一種名為TensorFlow的軟件工具,可以建立若干套深度學習系統,能夠識別臉孔及用戶指令,翻譯語言,還能預測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以及選擇目標廣告。深度學習系統及相關技術確實改變了谷歌的運行模式,未來還將會改變其他公司,甚至整個行業。
施米特還揚言,如果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這三家中國互聯網巨擘使用過谷歌開發的TensorFlow技術,將會大為受惠,提高為顧客的服務效率。
由於谷歌培養了大量科技人才,後來這些人才攜帶技術紛紛進入到行業中其他公司,因而谷歌很早就扮演了領導角色。不過,百度位於硅穀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究員科茨表示,將人工智能技術“複製給中國”的想法如今已“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