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中國抨擊美軍力報告,敦促其摒棄『冷戰思維』
美五角大樓當地時間6月6日發佈關於中國軍力的年度報告,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加強保衛領土能力的同時,還有可能把觸角伸到亞洲之外展開軍事行動。中國外交部7日對此給予回擊,稱美方的報告「罔顧事實」,重申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發言人華春瑩說,「中國的國防建設是為了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她說,美方報告罔顧事實,並敦促美方摒棄「冷戰思維」。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也發表聲明,稱中國軍事建設正當合理,美方報告中的指責「純屬臆測」。吳謙稱,「中國不搞軍事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
-
彭博社:香港20年之經濟巨變
20年,足以發生令人瞠目的巨大變化。1997年回歸之時的香港,李嘉誠這樣的本地富豪和怡和集團這樣的當地企業是主導香港經濟的主要力量。時至2017年,李嘉誠們依然強大富有,但他們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力在下降,而大陸企業的影響力卻大幅上升,尤其是金融、地產和電信類企業。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之一,占經濟總量的18%。目前,大陸金融公司的勢力早已無處不在。1997年,香港股票首發市場的十大經紀商中,根本沒有大陸公司的影子,而現在,像建行和海通證券這樣的大陸公司已經成了香港股市的主要承銷商。今年以來,香港市場首發股票募集的資金已達50億美元。大陸地產開發商,包括海航集團和龍光地產,擊敗香港本地競標者,以370億港元的價格拿下了大片住宅開發用地,而香港本地開發商則一無所獲。
-
Quartz:網絡安全法爭議的核心:數據該存儲哪裡
中國網絡安全法從6月1日起正式實施。自從徵求意見草案公布以來,這部法律就備受外國企業的關注,也令外國企業感到困惑和不安。其中外國技術公司最為不滿的就是關於數據存儲本地化和數據跨境傳輸的規定。對企業來而言,它們希望能隨其需要決定數據的存儲位置。通常情況下,它們在業務活動中獲得的各種數據,都會從世界各地統一彙集到一個地方進行存儲。而中國則認為,源自中國的重要數據應該存儲在中國境內。
- 【金融時報】美軍力報告稱中國計劃在南海島礁部署軍機
- 【路透社】消息稱中俄新輸油管道談判陷入僵局
- 【華盛頓郵報】中國外匯儲備連續4個月上漲
- 【洛杉磯時報】中國與加州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
- 【路透社】美稱中國或建更多海外軍事基地,包括巴基斯坦
- 【金融時報】中國外匯儲備5月增加240億美元創年度新高
- 【華爾街日報】中國市場對特斯拉越發重要
- 【衛報】中國準備實施登月計劃
- 【紐約時報】美國全面退縮,中國國際地位迅速上升
-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美退出巴黎協定將危及全球海洋安全
- 【The Diplomat】中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能合作嗎?
- 【The National Interest】如何贏得南海對決:發展旅遊業?
- 【福布斯】南海、腐敗和毒品:杜特爾特似乎漫無目的
- 【Barron's】中國將增持美國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