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應從小處着手
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來,關於中國將藉機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聲音就不絕於耳。當然,這種說法也有其邏輯: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環保壓力,同時也有能力和實力來實施清潔能源項目。如果中國希望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話,不僅要有遠大的目標,更要有從小處着手的實際行動。綠色科技的創新和發展就是機會之所在,比如屋頂太陽能的利用等。2014年底,屋頂太陽能已經佔中國太陽能裝機容量的17%,到今年年底,預計中國屋頂太陽能發電量將達7-8吉瓦。國家能源局也在進行試點,通過屋頂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幫助200萬農村貧困人口增加收入,進而實現脫貧。
-
路透社:亞太洲國家欲組建聯盟抗衡中國
據亞太地區外交和政府官員透露,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和越南等在內的一些亞太國家欲謀求成立一個非正式聯盟,以抗衡日益強大和自信的中國。成立聯盟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擔心在應對中國時無法依賴美國。但為了不激怒中國,它們一直在悄悄地進行磋商,不把它視為一個正式的聯盟。在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時,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表示,「我們不能依賴大國來保衛我們的利益,我們需要為自己的安全和繁榮負責。但如果我們這些相互信任的夥伴和朋友能聯起手來,共同承擔這樣的責任,我們就能更強大。」分析人士表示,在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之後,特朗普上周又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令這些亞太國家對特朗普政府越來越不信任。
-
路透社:中國對馬蒂斯的南海言論非常不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月4日發表談話,對美國防部長馬蒂斯關於南海「不負責任」的言論表示了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在周末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馬蒂斯指責中國在南海無視它國利益和國際法,稱中國的島礁建設和對人工島礁的軍事化威脅和破壞地區穩定。華春瑩把馬蒂斯的這一言論定性為「不負責任」。她說,中國在南沙島礁進行有關設施建設,目的是改善駐守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更好地維護主權並履行中國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中國在自己領土上部署必要的國土防禦設施是主權範圍內的事情,是主權國家享有的自保權和自衛權,與所謂「軍事化」無關。
- 【彭博社】中國經濟已回歸增長軌道
- 【洛杉磯時報】加州州長布朗開啟訪華之旅
- 【紐約時報】中國媒體是如何報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
- 【紐約時報】哈爾濱努力保持俄羅斯韻味
- 【華爾街日報】騰訊努力追尋下一個科技風口
- 【華爾街日報】很多中國企業藉助影子銀行融資
- 【彭博社】據悉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將合并重組
- 【The Diplomat】新加坡公布東盟防務新倡議
- 【The Diplomat】中俄為何仍反對『薩德』導彈防禦系統
- 【www.huffingtonpost.com】中國政治生態中的愛與忠
- 【nationalinterest.org】金正恩並不瘋狂而中國也確實沒招
- 【CNBC】中國的『經濟夢之隊』在亞洲而非歐洲
- 【財富雜誌】特朗普是否把全球領導權交棒給了中國?
- 【www.vox.com】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對中國是個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