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韓國新總統努力修復對華關係
韓國總統文在寅剛剛宣誓就任,就立即着手修復與中國的關係。5月11日,他宣布將派遣代表團赴北京,討論解決兩國在「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上的爭議,緩解緊張關係。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文在寅通電話,祝賀他當選韓總統,而「薩德」問題成了他們通話的主要議題之一。文在寅說,「我充分理解中方對部署『薩德』系統的關切和擔心。韓國新政府將就此同中方積極溝通,努力尋求妥善解決辦法。」在40分鐘的通話中,文在寅透露了他計劃派出兩個代表團,分別就「薩德」和朝核威脅與中國磋商。文在寅的新聞官援引總統的話說,如果朝鮮停止挑釁行動,解決「薩德」問題也會容易些,並稱文在寅總統暗示說,如果中國希望把「薩德」撤出韓國,那麼中國在遏制朝鮮核武和導彈計劃上就應該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
彭博觀點:中國勞動生產率問題不容忽視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但有一個因素或將推遲這一天的來臨:不給力的勞動生產率。確實,中國的財富每天都在增加,技術每天都在進步,但隨着生產成本的上升和勞動力的減少,中國需要把每個勞動者都用到極致,才能實現收入的持續增長。否則,中國經濟發展就會乏力,不僅危及中國自己的發展前景,還威脅着全球經濟的發展。儘管中國的效率因其舉國體制而著稱,但它也無法擺脫全球生產效率增速放慢的怪圈。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預測,中國勞動生產率2015年增長了3.7%,大大低於2007至2013年間的年均8.1%的增速。因此,除非中國大幅提升勞動生產率,否則它對發達經濟體的所有優勢都會消失殆盡。
-
金融時報:2016年中國『一帶一路』投資額下降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投資額在下降。對於追求投資回報的企業來說,是否繼續投資相關項目就變得很不確定。本周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20多個國家或政府首腦將出席峰會。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肖亞慶5月8日在回應投資下降時表示,「重大項目投資額,特別是海外投資,並不是每年都要上升。不要一年一年地看,要用一段時間,這樣才能看出投資的趨勢。長期而言,我堅信『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資是在不斷增長的。」 肖亞慶稱,過去三年里共有47家央企參與了1676個「一帶一路」項目。但也有銀行和企業私下抱怨說,它們是被迫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因為這些項目都不盈利。
- 【美聯社】原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逝世,享年90歲
- 【華爾街日報】富裕的年輕人用智能手機購買海外房產
- 【Al Jazeera】新疆塔什庫爾干縣發生地震,造成重大傷亡
- 【洛杉磯時報】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太空競爭
-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南海立場模糊不清,亞洲盟友深感不安
- 【華盛頓郵報】『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目標令人質疑和不安
- 【美聯社】中國開展珠峰清潔行動,共清理4噸垃圾
- 【華爾街日報】海航集團依靠融資購買德意志銀行的股權
- 【彭博社】解密中國高達2460億美元的海外併購狂潮
- 【路透社】據稱斯里蘭卡拒絕中國潛艇停靠訪問
- 【金融時報】伊利慾收購美國酸奶公司Stonyfield
- 【The Diplomat】『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的問題
- 【經濟學家】中國反腐題材《人民的名義》大受追捧
- 【Barron's】中國股市收漲結束連續8天的跌勢
- 【時代周刊】官媒頻借兒童之口宣傳『一帶一路』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