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4
-
華盛頓郵報:關注習特會晤,了解中美關係走向
在即將舉行的中美元首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可能不會陪同特朗普總統打高爾夫,但他又不願讓特朗普覺得自己「空手而歸」。喬治城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薩特認為,「在主權和安全問題上,習近平不可能有絲毫讓步,而在經濟問題上則大有文章可做。」同時,美國要求中國對朝鮮採取強硬措施,而中國仍然會反對這麼做,因為中國擔心,一旦平壤政府垮台,會有大量難民湧入中國,同時也給了美國和韓國陳兵中國邊境的機會。特朗普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不對朝鮮的核武計劃採取強硬立場,那麼美國將單獨行動。中國外交學院外交學教授蘇浩認為,此次峰會是讓兩人建立起良好的工作關係,並非是要在某些具體問題上取得進展。「最重要的是,兩國首腦能就重大問題進行直接溝通,坦誠交換意見。」
-
美聯社:美國2月貿易逆差驟減至436億美元
2月份,隨着美國自中國進口額錄得創紀錄的跌幅以及美國出口連續第三個月增長,美國貿易逆差驟減至436億美元,環比下降了9.6%。1月份美國的貿易逆差為482億美元。凱投宏觀的美國首席經濟學家阿什沃斯表示,由於中國春節的因素,美國1月份的貿易逆差有所擴大,因為中國生產商和出口商都希望趕在春節長假前完成訂單並交貨。阿什沃斯在研報中寫到,月度數據表明,一季度的年均真實出口增速為3%,而真實進口增速略低,為2%。阿什沃斯預測說,美國一季度的GDP增速為1.7%,略低於去年四季度2.1%的增速。
新 聞
- 【BBC】中國的新目標:2020年有80%的人口能講普通話
- 【華爾街日報】中國公司對歐洲債券興趣不大
- 【路透社】邊境地區爛尾開發工程揭示中朝關係不佳
- 【今日美國】習特會晤:一場中國優先與美國第一的較量
- 【路透社】中韓關係緊張,韓國汽車生產商在華減產
- 【華爾街日報】韓國高調應對中國的制裁措施
- 【衛報】中國規劃雄安新區,面積相當於三個紐約
- 【彭博社】中國去年對芬蘭貿易2002年來首次出現逆差
- 【金融時報】中國高壓反腐對企業大有裨益
觀點評論
- 【衛報】特朗普對朝鮮的震撼策略或已開始奏效
- 【Quartz】中國媒體稱楊潔篪是習特會的推手,並非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
- 【彭博觀點】中國的成功經驗揭示集權制的魅力
- 【紐約時報】特朗普送給中國的禮物
- 【The Diplomat】柬埔寨加強對華關係
- 【Foreign Policy】美國煤炭問題或能助推對華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