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eign Policy:發展中美關係的新途徑
美候任總統總統特朗普尚未入主白宮,但在貿易、台灣和南海問題上,中美關係似乎已經麻煩不斷。這些問題一時難以解決,雙方最多能夠對這些問題加以管控。在奧巴馬時期,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被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合作給沖淡了。然而,迄今為止,即將成型的特朗普內閣似乎還沒有找到能夠維繫中美關係的粘合劑,但時不我待,需要加緊找到這樣的共同點。也許,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合作能成為這樣的粘合劑。作為建築業出身的總統,特朗普對宏大建築工程鍾愛有加,因此特朗普也許對中國倡導和主導的「一帶一路」計劃感興趣。或許,他還願意實施一個增強型美國版的「一帶一路」計劃,即把計劃擴展到基礎設施薄弱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中美洲。這樣做的話,不僅會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更便捷的能源、通訊和交通,使世界變得更加互聯互通,也會使中美關係變得更有彈性和活力。
-
華爾街日報:習近平將在達沃斯闡述中國負責大國的作用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1月11日就習近平主席出訪瑞士和出席達沃斯論壇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表示,在世界經濟論壇演講時,習近平將強調中國支持多邊體系的立場,以提升自己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地位和形象。17日在達沃斯論壇作主旨演講時,習近平將闡述中國對全球合作以及自由貿易的支持。在此次行程中,習近平將展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願意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習近平將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全面闡述人類前途命運這一重大問題,即「我們人類的過往、今天和未來」。
-
美聯社:中國發佈亞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書
1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亞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書,稱中國一直致力於促進亞洲和平與穩定。當天,中國唯一一艘航母遼寧艦在返回北方軍港的途中,駛入台灣海峽,令台灣方面倍感緊張。中國近期的海洋活動越發自信,尤其是在南海,這引起了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不滿和批評。白皮書並未直接回應這樣的擔憂和批評,但強調了中國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緩和衝突方面的作用。白皮書重申了中國對南海島礁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以及對東海導島嶼的主權。
- 【紐約時報】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抗日戰爭由8年變為14年
- 【路透社】央行現場檢查比特幣交易,比特幣價格下跌
- 【紐約時報】航母遼寧艦經台灣海峽北上
- 【華盛頓郵報】中國對達沃斯論壇期間接觸特朗普團隊持開放態度
- 【彭博社】亞洲最佳外匯分析師談人民幣兌美元的前景
- 【金融時報】中國對歐盟投資遠超歐盟對華投資
- 【金融時報】麥當勞出售中國特許經營權後面臨的考驗
- 【彭博社】中國投資者有錢任性,無懼特朗普只關注生物技術
- 【華盛頓郵報】菲律賓出任東盟輪值主席,不會提及南海仲裁結果
- 【華爾街日報(實時中國)】中國摩天大樓數再次雄冠全球
- 【福布斯】如與美打貿易戰,中國必敗無疑
- 【Quartz】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抗日戰爭變為14年
- 【The Diplomat】美前財長魯賓談中美關係的前景
- 【Barron's】高盛建議買入廣州富力等中國地產股